1月2日,陕钢龙钢公司炼铁厂青年职工柴茂接到班里的派工单,要去更换高炉喷煤制粉系统布袋。对于这个既影响煤粉质量、又制约环保提升的问题,小伙子丝毫不敢马虎,拿着工具一口气爬到了65米高的布袋箱体顶部。
没顾上歇息,小柴赶忙打开箱体盖子,顺着布袋口周围的环境,他观察了一下就立刻判断出了破损的布袋位置。
“不会吧,怎么又是这几条布袋,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呀!”尽管心里犯着嘀咕,但为了确保系统尽早开机生产,小柴轻车熟路对破损布袋进行了更换。
“布袋更换完毕,可以开机生产了!”随着小柴对主控室确定加肯定的答复,制粉系统顺利运转起来,各项参数像勾股定理一样稳定。本来更换完破损的布袋就可以坐下来休息一会了,谁知小柴又走到刚被换下来的布袋旁,拎起布袋研究了起来。
“应该不是布袋本身质量问题,这些布袋是有合格证,而且也经过了公司几个关卡层层把关。再说了,为什么其它地方的布袋完好无损,偏偏破损又是靠近箱体入口处这几条呢?”排除了布袋自身质量问题后,小柴一边观察着破损布袋破口处,一边在心里做着辩证分析。
“这应该和冬季里‘众人抱团取暖,最外边的人受到寒风侵袭程度最大’的道理一样。”小柴以问题为导向,并结合生活中实际情况分析着问题原因。“最外层布袋因靠近箱体入口处,受到高温煤粉的影响最大,材质老化的概率也就越大。同时,布袋上吸附的煤粉量应该是最多的,导致透气性差,在反吹气作用下,这些布袋就最容易破损了。”
“班长,我觉得应该尝试一下,把布袋反吹氮气压力降低一点,将布袋入口温度范围缩小一点,这样应该能延长布袋使用寿命。如果真的成功了,咱不用隔三差五来这儿耗体力不说,煤粉质量不合格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每年还能省上一大笔成本呢。”本来不善言谈的小柴,像是拥有了“金口”一样,讲的一套一套。“我建议把这个想法让作业区的QC小组讨论一下,我很有信心我的想法能被通过。”
在作业区QC小组讨论会上,当听到把布袋反吹氮气压力由0.6MPa降低到0.4MPa,将布袋入口温度范围由65℃--95℃精确到75℃--85℃的决定后,作为旁听者的小柴紧张攥紧了拳头,想要压制住自己内心的那份激动。
转眼间,三个月过去了,原本应该破损的那几条布袋竟奇迹般完好如初,而且通过这段时间的检测和监测,收集到的煤粉在质量上也符合高炉生产要求,氮气使用量较之前明显降低,固体颗粒排放量符合大气超低排放要求。
“柴茂,有没有兴趣加入咱们作业区QC小组,有什么好计策,可以大胆提出来,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可以一起讨论解决。”班长李魏觉得柴茂这个为“布袋增寿”的想法让自己眼前一亮,态度诚恳地向柴茂伸出了橄榄枝。(张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