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深耕一线的地采人 ——记首钢劳动模范、马城矿业机动部副部长张红庆

2020-05-27 10:10:00

  随着马城地采工程建设的推进,1号副井提升系统安装调试、110KV变电站设计施工……一位长期与“电老虎”打交道的技术专家迎难而上,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他就是张红庆,一名电气工程师,主要负责马城矿业供电系统运维以及基建期间电气专业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曾获得首钢模范党员、“矿山之星”等荣誉,今年被评为首钢劳动模范。

  创新实践——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围绕实现安全高效开采,马城铁矿将精细化、智能化采矿的构想植入到工程建设中,针对副井运行提出了“一键式操作,电梯式运行”的创新理念。2019年,随着井建工程施工,1号副井率先进入提升机安装施工阶段,张红庆是电气技术负责人。

  对副井运行实现“一键式操作,电梯式运行”,张红庆也犯了难。电梯随处可见,但是把电梯运行技术运用到工业生产却是闻所未闻。咋办?反复研究思考后,他决定“移花接木”。他联系电梯生产厂家,搜集运行控制的技术资料。基于多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他明确了控制思路,再结合杏山铁矿副井运行的实践经验,逐环节梳理涉及到的安全门、摇台、罐内阻车器、推车机、罐帘开闭等一系列设备及控制动作,确定了控制技术总体方案。

  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了保证实施过程可靠,他又“庖丁解牛”,细化总体方案,制定了罐笼提升安全控制系统、外置动力自动罐帘装置、矿井提升罐笼运矿车自动装卸方法、外置动力自动罐内阻车装置等7项课题,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施工单位、设备厂家连续奋战,历时三个月完成了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

  这项技术在马城铁矿成功实施,开创了国内地采矿山提升系统运行的先河,解决了传统副井提升机存在的提升效率低、人力资源占用多、运行成本高的问题,规避了人力作业、人为误操作带来的安全风险。后期,随着3条副井陆续投入,每年可节省运行成本1000余万元。

  履职尽责——寻求最优设计

  马城矿业作为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地采充填矿山,建设周期长、投资大。为落实集团公司“持续开展设计优化,做好‘降投资、降成本’工作”的要求,张红庆既在电气专业方面发挥技术优势,又落实专业部门管理职责。他说:“干好专业是本分,谋划发展是责任。”

  凭借丰富的电气设计经验,张红庆以满足实际需求为导向,不断组织优化设备选型、完善方案设计,寻求最优设计,在降本增效中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1号副井供电系统原设计5座配电室,且配电设施设置较为分散,一方面导致部分设备重复投入,另一方面不利于集中运维管控,也不符合智能供电一体化管理平台搭建的要求。针对问题,张红庆联合工艺部门共同研究,整合优化1号副井工业场地供电系统,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将5座配电室整合成3座,取消部分电缆、电缆沟及电气设备设施,减少高压电缆1200余米、电缆沟200余米、高压柜6台、PT柜2台、小电流选线及消谐屏装置1台、直流屏1台。同时,优化综合配电室配套设备设计,研究利旧首秦的接地变压器及消弧线圈、电容补偿装置容量余度,取消了原设计的2台接地变压器及消弧线圈、2台电容补偿装置。通过优化1号副井供电系统方案设计,直接降低投资300余万元。

  敢于担当——和困难硬碰硬

  入厂16年来,张红庆从一线电工干起,一路摸爬滚打,凭借对工作的热爱,养成了敢于担当的宝贵品质。

  110kV输变电站是马城地采建设单项重点建设项目,更是未来保证安全稳定生产的重要支撑。项目启动以来,张红庆主动联系唐山供电公司,对矿区周边国网电站容量进行测算分析,超前到电力主管部门对接沟通,组织设计单位拟定接入方案,编制电能质量评估方案,多方联系顺利通过冀北供电公司及唐山供电公司供电方案审批和初步设计方案审查,为架线施工创造了条件。

  110kV输变电站设计采用双回路供电,线路施工涉及2县(滦南县、乐亭)6镇和100多户村民。就施工而言,最困难的事情莫过于协调村户问题。为减少费用,他抓住冬季地表没有青苗的有利时机,组织施工单位大干快上。正处隆冬时节,野外作业异常寒冷,最初施工人员对冬季施工存在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推脱,施工进度缓慢。面对这种情况,他顶风冒雪,与施工单位同时上班、同步下班,全过程组织协调平衡各方关系,仅用一个半月就完成了100基铁塔基础施工和11基铁塔组装,提前完成春节前施工计划。

  地采建设我先行,平凡岗位见精神。作为现场施工的专业技术骨干,张红庆重任在肩。“遇到难题和矛盾,我没有退路,只能坚持。”未来,持续优化设计,精细现场施工,张红庆将一如既往为马城地采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首钢日报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