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走进基层

鞍钢矿业 创新培养机制 打造人才高地

2020-06-12 08:31:00

  本报通讯员 孙玲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辽宁工匠”——齐大山选矿厂谷安成,传承“鞍钢宪法”精神,发挥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站带头人的作用,勇于创新、技能精湛,为企业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辽宁省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弓长岭露天铁矿杨勇,先后在基层采矿技术员、安全科长、生产部长、党支部书记等多个岗位历练成才,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由磨砺而出彩的最美誓言。
  …………
  如今,在鞍钢矿业公司,越来越多的“80后”“90后”经过艰苦历练,成为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这得益于该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鞍钢集团关于培养选拔年轻领导人员和复合型领导人员等相关工作要求,以及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大力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良好人才环境,将青年锻造成为助力矿业高质量发展“铁山脊梁”的不懈努力。
  选才——跟踪动态
  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该公司建立起源头培养、考核评价、选拔使用、监督管理“四位一体”年轻干部培养使用体系,推进年轻干部选拔配备常态化。
  该公司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健全完善全方位、多元化、立体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制度层面出台多项举措,培养和造就改革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从出台《2020年矿业公司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方案》,制订配备使用年轻干部“路线图”,到“三个一批”的梯队建设计划,该公司实现发掘储备一批素质高、能力强、有潜质的年轻干部,实践历练一批本领过硬、堪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选拔使用一批政治坚定、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年轻干部,助力青年成长成才。同时,该公司开展工程等级序列专家评聘工作,打造管理、技术干部培养“双通道”,为职工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为拓展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层级、渠道及覆盖面,该公司党委要求各级党组织、各专业系统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动态信息,征求意见建议,先后确定后备青年人才139人,分层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确定个性化的培养目标方向,签订培养责任书,建立青年人才成长档案,及时跟踪青年人才工作动态,逐步建立多级青年人才“蓄水池”。
  育才——多岗历练
  该公司坚持精选实练,注重多岗位、多专业锻炼,将优秀的年轻干部安排到生产经营任务重、环境复杂、条件艰苦的岗位去历练。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安排156名优秀管理专业技术干部兼任党务岗位职务,选拔27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党务、纪检工作,选拔14名生产一线岗位的年轻干部到公司机关部门交流,选拔重用9名年轻干部到偏远艰苦单位和改制企业历练,促进青年人才多角度磨炼、全方位提升。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该公司坚持“三个优先”原则,即配齐基层班子时优先考虑年轻干部配备比例、配备空缺岗位人员时优先考核任用年轻干部、干部交流时优先考虑复合型年轻干部。同时,该公司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在青年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立了青年人才履职纪实制度,严把考核评价关口,采用日常考核、综合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青年人才政治意识、重点工作、学习培训、廉洁自律等情况适时跟踪考察,推动从严管理贯穿年轻干部实践锻炼全过程。
  鞍千矿业公司党委探索建立青年自主与借力培养、岗位练兵与项目历练培养、固定岗位与多岗位锻炼培养、职业生涯设计与导师带徒培养相结合的“四结合培养”机制,形成了人才成长的“磁吸效应”。该公司先后有两名年轻干部走上副处级管理岗位、6名年轻干部交流到重要岗位、1名年轻干部被选调到鞍钢集团科技发展部工作。
  成才——卓有成效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拾柴火焰高。”该公司党委要求各级群团组织、各专业系统切实发挥作用,共同推进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为助力“菁英计划”及青年人才培养,该公司团委连续14年开展杰出青年评选活动,一批坚守初心、奉献矿山的青年典型通过评选活动脱颖而出,先后涌现出鞍钢级以上劳动模范14人、中央企业及辽宁省劳动模范3人、辽宁工匠1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两人、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3人……他们宛如一团聚集人才能量的火种,点亮青年人才发展的“满天星”,让青年人才培养形成相互促进的多级叠加优势。
  该公司团委还扎实开展“科技攻关解难题”“我为企业献一技”“合理化建议征集”等系列活动,把项目立项活动同安全生产、创新创效、典型选树、提升素质结合起来。5年来,该公司共计实现青年创新创效2340多万元。
  《中国冶金报》(2020年06月12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