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管理

360度培养机制 打造青年人才方阵
——陕钢龙钢炼铁厂“五支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侧记

2019-07-12 09:09:00     作者:张转梅

  今年以来,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铁厂党委按照“五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扎实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要求,营造氛围、开辟环境、搭建平台、设计通道,实践创新方法、机制,实施“平行管理岗末位淘汰”“炉机见习工长平台应用”“大学生定点定向培养”“为技术人才授书送营养”等系列举措,为优秀人才的发掘与后续培养提供实践平台,提高人才成长速度和质量,为铁前高质量发展储备充足优势。

  守住初心,践行使命。

  一切为了企业发展,一切为了员工幸福。这是龙钢广大党员干部奋斗的初心和使命。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关键,优秀人才能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激发蓬勃活力,创造更佳效益。为员工创造平台,为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储备与龙钢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因此,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大力创新青年人才管理机制,把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党群人才全部纳入管理视野,完善“选用育留”机制,实施青年人才360度全方位管理,就是守初心、担使命,就能把主题教育落脚在“一切为了企业发展,一切为了员工幸福”这一企业宗旨上。

  分析现状,查找差距。

  青年员工有较强可塑性和成长性,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该单位对管理岗位人员年龄、学历等信息进行分析排查,结果显示整个队伍以“低学历、经验及阅历型人才”为主,40岁以上人员占比达70%,人才梯队建设不容乐观。

  该单位经过调研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进厂大学生心理不稳定、缺乏系统理论基础知识,青年管理干部缺乏实践锻炼导致过早“夭折”等,这都是导致青年大学生人才流失的原因。为此,该单位适时提出,大力推行“融入期关注跟踪、成长期激励鞭策、成才期放手锻炼”的培养策略。

  推举新政,创新落实。

  与大学生无缝对接。该单位负责人亲自面谈接待大学生,畅谈定向培养思路,拉近沟通距离,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建立成熟的职业生涯规划,以惜才、爱才之心,引导大学生调整心态,提升自身含金量。

  定期召开座谈会。该单位负责人结合自身成才经历和工作经验,和青年人才分享心得体会,从分析现状、搭建平台、用人机制、注重沟通等方面,寄语青年人要把握机会,放大视野,放宽心胸,珍惜现有,乘势而为,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抓住最佳年龄,快速成长成才。

  授书送营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单位精选《高炉冶炼操作技术》和《现代烧结生产实用技术》书籍,授予高炉技术岗位72人和烧结机技术岗位42人,希望通过此举,点燃自燃型人才,唤醒他燃型人才,同时带动其身边员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见习岗位助推人才成长。该单位以“出实招、干实事、锤炼人才、促进成长”为原则,在铁前系统主战线率先推出“高炉见习工长、副工长平台应用实施方案”,把优秀人才“扶上马,送一程”,让新提拔管理人员平稳过渡,以避免“拔苗助长”陷阱。

  搭建平台促成才。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的公平竞争机制,为广大员工打开了成才通道。推行平行管理岗位末位淘汰”,加快业绩末位淘汰速度与新生代人才启用速度。上半年,该单位共组织公开竞聘6次,涉及作业长、专工助理、专技助理、生产调度、炉机见习工长等关键岗位,参与人数达到156人次,选聘专工助理3人、铸运作业长1人、高炉见习工长23人、烧结见习工长6人,平行管理岗末位淘汰科级干部2人、工班长10人。 广泛开展岗位公开竞聘,有效激活了人才队伍活力,激发了砥砺奋斗、追赶超越的竞争氛围。

  把握机会,展露锋芒。

  先进典型作表率。今年以来,在陕钢集团组织的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培训中,龙钢公司获得优秀学员52人,该单位有21人,占比40%;积极分子48人,该单位有22人,占比46%。进一步提高了青年人才综合素养,展现了炼铁青年人才良好形象,起到了先进典型引领作用。

  重点培养促成才。高炉副工长刘江、张宇通过竞聘,到高炉见习工长岗位实践锻炼,这两名员工进厂不到两年时间,通过该单位良好的人才竞聘平台、分厂领导谈话引导、作业区重点培养等举措,快速成长为关键岗位人才。

  导师制成效显著。“三秦工匠”王军作为“王军工作室”带头人,带领7名技能人才实施技改项目共计37项,发挥了工作室培养人才、创新发明、解决生产难题的作用。

  有为就有位,有位更有为。该单位按照“有德有才,优先使用;有德弱才,培养使用;弱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的理念,竞聘选拔了铸运作业长、400烧结机机长岗位2名管理人员,充分彰显该单位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

  良好的氛围是培育优秀人才的土壤,该单位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培养一批“志存高远、德才兼备、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的新生力量,打造一支“本领过硬、骁勇善战”的炼铁新团队。

编辑:实习生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