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钢集团龙钢公司炼铁厂为深入实践“高效冶炼”大课题,发动党员干部积极践行“鸡蛋里面挑骨头”的工作精神,聚焦全年降本增效工作,持续在智能化喷煤系统中掘出创新创效“金点子”。
以问题为导向 追本溯源
对比智能化系统改造前后的混合压力曲线图,原先的锯齿线已经基本变为水平线。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进步,让原本可忽视的小波动变得异常显眼。
盯着混合压力曲线出现的倒“V”型小凸点,党员柴茂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场景,“一条新修的高速公路上,‘高效冶炼’‘低成本战略’‘ 提煤降焦’等一系列车友正结伴感受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全新体验,然而,正当‘他们’都沉浸在这种欣喜中时,前方突然出现的一个障碍物让彼此的脸上都失了色……”
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倒“V”型小凸点,柴茂不敢轻视,立刻对时间坐标进行放大。经过一番统计分析后,发现这个波动很规律,基本一小时产生一次,而且持续时间35至40秒,所以,他果断判断是倒罐过程中的某个程序出了问题。
以目标为导向 查漏补缺
为了尽快找到这个问题点,柴茂的脑海中重复着倒罐程序每一个操作。“吹扫的时间设定为30秒。”他以时间为切入口,很快便找到了相近点。但对于吹扫操作的重要性,柴茂很清楚,也正是因为很清楚,让柴茂不敢草率给出结论。
“在之前的手动操作中,我们担心管道会堵塞,所以辅助性增加了管道吹扫这一程序。”对于高炉喷煤以往这样的历史,工龄不长的柴茂不是很清楚。“而现在,喷吹系统多了一道二次补气,底部硫化也由点击式操作变成了常开状态,加上新增的均压阀,可确保管道堵管率下降70%。”随着党员刘同东对喷煤发展史的进一步讲解说明,柴茂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以结果为导向 补长长板
“在倒罐过程中,整个系统原本平衡的状态就是在吹扫阀打开瞬间被打破的,从而导致混合压力出现近40秒的小波动。”按照理论分析,柴茂脑海中的结点算是打开了。但事实是不是真是这样?柴茂显得很紧张,但又非常地期待。很快,一份“申请去掉吹扫程序”的报告便拟了出来,经过作业区QC小组研讨,柴茂的提议很快转变成了具体的操作。
盯着去掉吹扫程序后的混合压力曲线,对时间坐标进行放大再放大,之前出现的倒“V”型小凸点还是没有出现。“这个改造,对智能化喷煤系统来说真是如虎添翼,每年的氮气成本就能节省五六万元。”当想到这智能化喷煤系统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柴茂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在铁前系统“高效冶炼”奋斗征程中,龙钢公司炼铁厂党员干部正以企业提供的平台为舞台,以精益求精的干事态度,全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速换挡。(张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