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方大九钢一种电缆卷筒导向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人正是“全国民营钢铁工匠”、江西省劳动模范、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建议人名单人员,方大九钢设备技术办机械技术员宋江涛。十多年来他初心如磐,在九钢以匠心筑梦。
宋江涛巡检设备
结缘机械 逐梦九钢
1985年盛夏,宋江涛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他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研究和琢磨各种机械,家里、邻居的玩具没少被他拆,他甚至懂得用一节电池串联简易电路使小灯泡发光。他对机械的专注与热爱仿佛与生俱来一般,常常利用家里仅有的零部件对着课本上的说明制作一些小手工,比如电磁铁、简易电动机、电动玩具车、螺旋桨小船、可转向滑板小车等,乐此不疲。对宋江涛来说,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制作简易电动机。经历数次失败后,当通电线圈伴随着“嗡嗡”的声响飞速旋转起来的一刹那,成就感涌入内心,满足感更是无法形容。
考上湖南工业大学后,宋江涛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热爱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这里,他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机械设备、工程建筑,梦想也从儿时的玩具转移到现实设备应用中。每当看到大型的机械设备、工程建筑宋江涛都会充满好奇,情不自禁地驻足观看,思考内部构造和工作原理。宋江涛说,有一次去长沙游玩,途经一座大型铁塔不禁驻足打量,那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离接触大型铁塔,惊叹的样子引来同伴不解的嘲笑。或许在别人看来铁塔不过是冰冷的钢铁,而在他看来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2008年,23岁的宋江涛从大学毕业,将机械梦带到了九钢,先后在原维修厂、炼钢厂从事生产设备维护管理及技术改造工作。在九钢这片沃土,他尽情挥洒青春,追逐梦想。
以勤为径 以苦作舟
没伞的孩子只能奋力奔跑,宋江涛深谙“勤能补拙”的道理,为了实现梦想,付出了比旁人加倍的努力。
工作后,宋江涛第一个工作岗位是天车钳工,因为他肯思考、勤动手,同时兼任班组的备件员,负责管理班组在当时非常棘手的备件工作。经过两个月夜以继日地不懈努力,他梳理出班组所辖17部天车所有的备件清单,并且把备件现场库打理得井井有条,成功改变了之前脏、乱、差及帐、卡、物不相符的现状,使班组现场库成为总库现管员心目中的“标杆”。作为一名天车钳工,必须要掌握钢丝绳氧焊对接技术,岗位工作繁忙,他便利用下班时间进行练习。当时正值寒冬,练习结束后天色已晚,他拖着疲惫和饥饿的身躯,冒着凛冽的寒风骑着自行车回到宿舍。这样的日子,他坚持了一个月,也成为班组钢丝绳氧焊对接技术最好、对接速度最快的员工,为天车钢丝绳更换节约时间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宋江涛以苦作舟,让承载着梦想的船只驶向彼岸。
匠心耕耘 梦想绽放
在九钢,宋江涛将自己的机械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解决了工作中的很多难题,为企业发展作出了贡献。2019年,他参与钢包系统温降的研究及应用,通过对钢包周转过程全程加盖,降低了出钢温度,创效600余万元;2020年,主持实施炼钢厂板坯翻包夹具改造项目,实现一台翻包机可倾翻两种类型中间包的作用,一次性创效超50万元,被公司评为特等奖;2021年,参与精炼炉加废钢的攻关,改造后板坯钢包内废钢加入量达到15~20kg/吨,每月创效50余万元;2022年,先后解决了120 吨转炉挡渣板易变形易脱落及使用寿命短、老区二次除尘烧仓、新区石灰过筛粉尘外溢等问题,实施“小改小革”项目12 个、创效超25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宋江涛在工作上不断努力、刻苦钻研,取得累累硕果,他主导的《一种全弧方坯连铸机引锭杆的吊装夹具》《一种钢轨吊装夹具》《一种七机七流中间包倾翻机用的翻包通用夹具》《一种电缆卷筒导向装置》等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以科技创新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他先后荣获全国钢铁行业青安杯先进个人、全国民营钢铁工匠、江西省青年岗位能手、江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近日,入选江西省202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建议人选,这些荣誉都是对宋江涛工作的肯定。
在九钢奋斗的15年里,宋江涛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始终勇于挑战、勇于创新,始终保持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工匠力量。(陈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