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志喜 冷光亚
“吉班长,电动葫芦吊的钩头修复得怎么样了?现场作业还真少不了它。”近日,首钢水钢钢轧事业部炼钢作业区相关负责人与钢检作业区转炉综合班班长吉永超交谈时说。面对“业主”单位的咨询,吉永超说:“放心吧,我们正在组织人员修复,很快就可以安装回去了,安装回去我们大家都方便。”说完,他就转身去跟踪修复事宜了。
据了解,为优化生产现场的吊装作业,该事业部钢检作业区在转炉东面平台加装了电动葫芦吊。加装电动葫芦吊之前,由于混铁炉区域设备升级改造,转炉生产所用的合金及其他大件物品倒运到上方的生产平台时显得较为困难,需要吊车或行车吊运。随着生产节奏的加快,行车吊物难以协调时间,而吊车作业则需要申请,而且频繁的作业占用安全通道时间较长,对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影响。
为解决这一难题,同时也减轻主线行车吊装压力,该事业部炼钢作业区与钢检作业区沟通协调后,钢检作业区转炉综合班自行设计了电动葫芦吊装置,抽调铆工、钳工、焊工、架工参与制作。他们根据现场自行制作了葫芦座子,安装了轨道和电动葫芦,通过一个月试运行,最终投入使用。电动葫芦吊倒运灵活、方便、快捷,节约了作业时间,减少了吊车使用费用和危险作业频次,降低了区域风险。
据吉永超介绍,他们还对电动葫芦吊的电气接线系统等部分细节进行了完善,下一步还将加强对操作工的培训,使电动葫芦吊的作用能得到充分发挥。
《中国冶金报》(2023年10月24日 06版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