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前7个月,山钢股份型钢厂中型轧钢车间“三妙招”过好“紧日子”,车间产量完成计划的106.42%,实现结构增效8.66元/吨,挖潜总额达1574.59万元。
一是目标同向“聚合力”。面对“活着、活下来”的严峻考验,型钢厂中型轧钢车间开展“明形势、知责任、聚合力、全员挖潜、全员降本、全员增效”行动,通过层层发动、先进带动、班组推动,引导全员立足岗位,围绕车间各项重点难点工作,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并对“含金量”高的项目落实月度绩效奖励机制。前7个月,该车间职工累计提出“变革求生金点子”126个。
二是修旧利废“增效益”。据型钢厂中型轧钢车间大班长刘会军介绍,该车间积极践行“能修的就修,实在不能修的就把配件拆下来修复其他设备,一点都不浪费”的思想,让一件件废旧材料经历整形或修补后重获“新生”。例如,该车间钳工刘灿灿将几个更换下来的液压缸,重新拼装成了一个符合使用要求的液压缸;电工陈勇将几盏替换下来的电灯重新修理让其重获“光明”,甚至几根废旧的调整电缆经过整改又能重新利用了。
三是工艺革新“创效益”。型钢厂中型轧钢生产线生产的国标中宽翼缘规格型钢产品,被广泛应用在各大工程项目中,在使用260毫米×300毫米坯型生产时,轧钢车间技术组成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现实需要,对精轧水平辊侧壁斜度等进行了自行优化,促使成材率较之前提升了0.23%,切实将降本增效的有力举措转化为提升经营绩效的实际成果。 (张建 王蕾)
《中国冶金报》(2024年08月28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