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鄂城钢铁公司炼铁厂“颜善韬创新工作室”围绕高炉生产,以烧结生产、配矿试验研究、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为主题,开展岗位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有效助力铁成本保持较强竞争力。
聚焦生产,降本增效取得实效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颜善韬创新工作室积极响应该公司深挖降本潜能号召,在烧结车间多层面、多维度推进创新,以稳定生产、降本增效为切入点,引领职工创新创效,取得明显效果,为提高烧结生产效率奠定扎实基础。
2024年,烧结车间同比去年事故次数下降50%,故障台时下降39%,备件辅材费用下降5.1%,烧结生产设备月平均作业率创下近5年来的最好纪录。
“烧结机台车布料旋转送料器改造”创新项目,减少布料拉钩;
“自动布料控制方法”项目,优化生产;
“返矿皮带缓冲仓改造”项目,减少运行故障;
“提高单辊篦条更换效率”项目,实现设备在线清理不停机;
“配料秤改造”项目,稳定烧结矿碱度......
近两年,众多创新改造项目和创新联盟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力支撑了铁成本的降低。
聚焦技术,解决难题前沿阵地
“创新工作室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只有紧紧抓住‘解决生产问题’这一根本,才能真正发掘团队成员的技术才干,让工作室成为解决生产难题的前沿阵地。”作为工作室领军人物、优秀创新培育师的颜善韬说道。
工作室按照专业成立设备管理、生产技术、烧结工艺、原料、自动化5个专业小组,分别由专业的工程师和技师带头人负责带队。自成立以来,工作室统筹规划、团结合作、集思广益,鼓励各专业工作小组骨干对生产疑难杂症进行“攻关”,针对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逐个把脉问诊,对症下药。
针对原料料场取料机积矿现象,工作室成员想办法进行改造,解决集电器撞坏问题,保障生产顺行。
针对烧结机更换单辊篦条耗时长、步骤繁琐、危险系数高的问题,成员对单辊冷却水管进行改造后,有效降低劳动强度和检修时长,提高检修安全性。
类似这样解决生产问题的例子还有很多。工作室还借助中南创新联盟平台,不断引进“智”造新技术,分享“智”能新成果,为生产赋能,让工作室真正成为解决难题的前沿阵地。
聚焦人才,业务技能稳步提升
“加入颜善韬创新工作室,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技术水平快速提升,也能够独立解决工艺方面的问题了!” “宝武集团创新新人”江泽军兴奋地说。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在人才培养上,颜善韬创新工作室有一套方法:建立导师与学徒工作计划,实施“创新技术技能提升行动”,带动更多的人才队伍梯次发展。近两年,工作室成员共获得岗位创新成果奖39项,取得各类专利30项,先进操作法3项,撰写科技论文10篇,工作室成员有2人评为该公司创新之星,6人获得中南钢铁职工技能比武的亚军和季军、中南钢铁青年岗位能手、中南钢铁青年岗位建功立业奖、该公司劳动模范等荣誉。
师带徒,传授“绝活妙招”
与此同时,创新工作室注重对新进大学生的培养,辅导大学生围绕烧结生产开展岗位创新活动,助力生产设备稳定顺行。2024年,指导大学生参与的岗位创新项目获得该公司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中南钢铁“青创集市岗位创新交流活动中获得了三等奖。(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