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李溪河
近日,笔者在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项目——中张镇陕西鑫淑曼物流建材有限公司(下称鑫淑曼社区工厂)的制钉车间里,听到金属撞击声清脆悦耳,看见数条自动化产线正满负荷运转。这些以陕钢集团专属定制的195牌号7毫米线材为原料生产的镀锌钢钉,即将发往西北五省的建筑工地与五金市场。从年产80吨的作坊起步,到如今的年消耗钢材1.2万吨,这家颇具规模的乡村社区工厂实现了阶梯式跨越,也见证了陕钢人以“双向赋能”锻造乡村振兴供应链新范式的担当。
鑫淑曼社区工厂代表着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殊服务群体,带动了当地就业率提升,推动了当地乡镇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陕钢集团西安分公司持续建立“三级网络快速响应+专业团队全天候+多样化供应链金融增值”服务机制,让传统钢材在乡村振兴中迸发出新的活力,也恰是陕钢集团西安分公司“把车间搬到客户厂房”的生动实践。
钢钉虽小,但用处不小。其作为基础耗材广泛用于加固房屋结构,直接保障了数百万家庭的居住安全。同时,这也为大量依赖乡村基建项目的本土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本着为民生负责、为人民群众办好事的态度,陕钢西安分公司为大量下游社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原材料和精准化服务。“以前用其他品牌的钢材在二次加工时总出现脆性断裂,影响成材率不说,成本也大大增加了。”回想起项目对接之初,鑫淑曼社区工厂经理王欢苦不堪言。“你再看现在钢材的弯度。”王欢将钢钉反复弯折至120度,产品始终未现裂纹。这韧性便来源于陕钢在生产中始终添加的钒元素进而改善了钢材延展性。
再后来,客户经理在回访时,捕捉到鑫淑曼社区工厂在采购7毫米线材后还要进行二次加工才能作为原材料生产这一技术痛点后,紧急协调售后服务、轧钢高级技工、技术研究等相关人员成立专项小组。随后,5人技术团队带着光谱分析仪进驻客户车间。从确定需求到技术研讨,经历了3天3夜的攻坚后,他们精准采集了设备参数、模具规格、加工速度等关键数据。“前期,我们采购的8毫米规格线材原料,需要进行二次加工。其间,我们的加工设备和技术受限,可能造成原料断裂、变形,无形中提高了废品率、增加了生产成本。”王欢指着正在进行深加工的线材回忆道,“现在好了,你们为我们量身定制的7毫米线材大大提升了我们的镀锌钢钉成品率。”
从技术攻关到产品生产再到产品交付的12天里,陕钢团队上演着令人惊叹的“速度与激情”:产线改造组在72小时内完成粗轧机孔型优化、质检团队建立动态监控模型、物流部门同步规划“门对门”专属线路……当首批深蓝色线材整齐码放在客户仓库时,他们便创下了陕钢钢材定制生产交付的新纪录。据测算,使用定制化线材后,客户吨钢损耗降低了3.2%,设备模具寿命延长40%,单条产线日产能突破25吨,企业年综合效益预计提升超200万元。
通过“三专一链”服务体系(专属工艺包、专项物流、专线客服+产业链金融),陕钢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当泾阳县“光伏+供暖+乡村振兴”试点项目拔地而起时,该分公司72小时定制的钢钉通过“乡村振兴专列”直达项目建设现场。
由陕钢西安分公司研发的195牌号7毫米定制线材制作的小钢钉,正将乡村振兴与民生福祉精密铆合。
《中国冶金报》(2025年07月02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