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重庆钢铁公司制造管理部产品工程师张俊荣膺长寿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十二载深耕制造领域、矢志创新的高度肯定,也映射着他在探索产品质量管理、工艺技术创新道路上的坚实足迹。
作为部门核心技术骨干,张俊肩负着产品质量管理重任。他深度参与了《合金模具钢CG1.2311产品开发及应用》《具有良好冲击韧性桥梁结构钢Q370qD产品开发及应用》等多项长寿区及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凭借开拓精神与务实行动,张俊先后获评公司年度优秀员工、宝武铜牛奖等荣誉。
产品开发:攻克难关,引领升级
“产品是有生命的,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块钢板。”这是张俊常挂在嘴边的话。从Q420ND风电钢到耐候钢,再到无取向硅钢,每一块钢板的背后,都凝结着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无数个日夜,见证着他们突破技术瓶颈的不断求索。
风电钢产品对质量要求极为严苛,尤其是达到“T1级”超声波无损检测标准,一直是行业难题。面对探伤合格率挑战,张俊牵头深入现场排查工艺,对不合格样品进行金相分析,最终锁定夹杂物为影响探伤合格率的“元凶”。为提升夹杂物控制水平,他带领团队深入剖析LF炉造渣工艺及精炼渣成分、性能,开展LF精炼渣系优化攻关,显著提升了精炼过程的夹杂物去除能力。同时,通过开展钢板堆冷工艺试验,有效降低了氢元素对探伤结果的不利影响,成功完成Q355、Q420级别风电钢开发并实现量产,为公司开拓风电钢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围绕热轧“3153”产品结构长远规划,电工钢、汽车钢等高端冷轧产品成为开发重点。张俊主动领命,向技术难点发起冲锋。从成分与工艺参数的窄带化控制,到产品表面质量控制。他带领团队攻关转炉硫(S)、磷(P)等残余元素控制;针对性优化炼钢原辅料;反复试验轧钢温度控制,优化钢坯加热与轧制工艺,逐个击破产品开发上的难点。有力推动了热轧产品结构的升级转型。
智慧制造:数字赋能,提效增益
在当下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张俊积极投身经营管控系统建设。他主要负责资源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逻辑梳理与优化,并承担系统调试重任,同时参与物流动态管控系统、炼钢管控系统的调试工作。在系统建设的关键期,张俊带领团队精准识别并高效协调解决了108项系统问题,提出了85项极具价值的优化建议。通过张俊及其团队的努力,使系统更贴合重庆钢铁生产管理实际,为该公司的绿色化、智能化转型筑牢了根基。
算账经营:精益管控,提升能力
算账经营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核心。2023年8月,CE Plus系统建设启动。张俊团队迎难而上,夜以继日,精准设计成本计算模型,梳理优化业务流程,成功实现了成本数据的自动采集与计算。四个月后,CE Plus系统如期上线;随后的推广期,系统迅速覆盖全产线并稳定运行。CE Plus系统的成功应用,显著提升了该公司的成本精细化管控水平和生产过程管理能力,为高效运营注入了强劲动能。
“重庆钢铁是新时代的钢厂,我们的制造能力在提升,产品等级和质量在飞跃。我坚信,终有一天,我们的产品将能引领行业、引领市场!”张俊目光坚定地说道。这份信念,源于他对钢铁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向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