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成
2023年上半年,焦煤、焦炭价格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走势。截至6月30日,焦炭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收于2124.5元/吨,较年初下跌19.13%;焦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收于1351.0元/吨,较年初下跌26.03%。
“双焦”价格连创近年来新低,焦煤是这轮下跌行情的主导品种。焦煤价格下跌的关键原因在于自身供需格局发生变化。一方面,在煤炭“保供稳价”的大背景下,煤炭总体供应量持续攀升,前期转产动力煤的配煤矿将逐步转回炼焦煤生产,同时煤矿端仍保有可观利润,促使上半年炼焦煤产量保持稳中有增;另一方面,进口端对国内焦煤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上半年进口煤量大增导致国内煤价走弱。在供应逐步向宽松转变的预期下,市场对“双焦”中长期走势多持偏空态度。
从基本面来看,煤矿产能持续释放,1月—5月份我国原煤累计产量达19.1亿吨,同比增加8748万吨,增幅为4.8%。高供应促使动力煤库存累积,目前55个港口动力煤库存为7222.4万吨,同比增加1539.0万吨,动力煤价格下跌对焦煤形成拖累。第三季度将是耗煤高峰期,预计将逐步去库存,有利于煤价阶段性反弹。由于保供稳价政策短期内不会终止,煤炭供应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炼焦煤供应方面,今年1月—5月份,我国炼焦精煤产量为20730.0万吨,同比增加296.3万吨,增幅为1.45%。炼焦煤产量增速慢于原煤产量增速,一方面由于保供政策更倾向于动力煤,另一方面因为国内炼焦煤资源相对匮乏。上半年煤价下跌后,煤矿利润仍旧相对可观,预计今年炼焦精煤产量同比增加约730万吨,增幅为1.5%左右。
焦煤进口是供应增加的主要贡献者,预估上半年炼焦煤总进口量将达到4635万吨,同比增长78%左右。蒙古国煤炭(下称蒙煤)方面,1月—5月份,蒙古国焦煤进口量同比增幅高达253.84%,保守估计全年蒙古国焦煤进口量为3900万吨,同比增加1340万吨,增幅为52%。鉴于目前蒙煤通关量处于高位,预计全年蒙煤进口量将达到4466万吨,同比增加1905万吨。俄罗斯煤炭(下称俄煤)方面,目前欧美国家对俄煤的制裁尚未解除,俄煤流向我国的意愿仍较强烈,目前俄煤具有一定的进口性价比优势。据测算,俄罗斯炼焦煤全年进口量预计在26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500万吨。此外,目前澳大利亚煤炭进口主要以动力煤为主,炼焦煤进口量较少,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煤价倒挂严重,抑制国内采购意愿,后期澳大利亚焦煤进口能否放量仍将取决于价格倒挂的修复情况。
目前焦化产能相对充足,焦炭供应弹性较大。据调研,目前焦化总产能约为5.59亿吨,2023年已淘汰焦化产能1043万吨,新增1218万吨,净新增175万吨;预计2023年淘汰焦化产能4838万吨,新增5259万吨,净新增421万吨。据悉,山西今年将全面关停剩余的4.3米焦炉,可能会引起局部地区的供需错配,但在产能相对过剩的背景下,预计去产能不会对焦炭价格形成趋势性上涨推动作用。
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焦化行业利润较差,多处于亏损或微盈利状态,目前平均吨焦即期利润亏损30元左右,焦炭产量基本维持稳定,独立焦企日均焦炭产量为67万吨左右。需求方面,目前高炉铁水产量处于历史高位,支撑炉料需求,但考虑到终端需求依然处于淡季阶段,钢材累库之势显现,叠加粗钢平控政策传闻不断,铁水产量见顶的可能性较大,后期步入下降通道的压力更大。库存方面,焦煤、焦炭总体库存水平均较低,在下游利润空间有限及终端需求表现低迷的背景下,下游主动去库存的趋势不改,上游企业需控制生产节奏,否则将面临一定的累库风险。
整体来看,在供应能力快速提升的情况下,焦煤、焦炭价格估值持续回落。下半年“双焦”价格运行的主导因素将回归需求端。基于终端需求低迷的表现,后期不排除“双焦”价格有继续下探的可能,但目前受到宏观刺激政策向好预期的支撑,后期更需关注传统需求淡季结束后下游需求的真实表现。预计“双焦”价格难以回到上半年高点,反而具备向下跌破低点的驱动力,价格重心较上半年下移。
《中国冶金报》(2023年07月12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