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艳成
2024年焦煤市场整体表现偏弱,价格呈前高后低运行趋势。截至12月6日,2024年焦煤期货主力合约收盘均价为1549元/吨,较2023年均价下降141元/吨,降幅为8.4%;焦炭期货主力合约收盘均价为2150元/吨,较2023年均价下降297元/吨,降幅为12.1%。进入12月份以来,焦煤、焦炭期价尚未止跌,焦煤价格刷新近4年多以来最低值,对下游钢矿等品种的成本支撑作用较弱。
焦煤冬储节奏仍偏缓
近期来看,焦钢企业对于焦煤的冬储节奏略有加快,但整体热情依然不高,且尚未促使焦煤价格止跌。
从数据变化来看,11月下半月以来,独立焦企端的焦煤库存开始增加,库存可用天数增加,而目前焦化产能利用率保持相对稳定,这表明焦企已开始对焦煤进行冬储补库;从节奏上来看,2025年春节时间较2024年早,但焦企开始增库的时间较去年晚;另外钢企端焦煤库存尚未有显著增量,库存可用天数维持相对低位,总体上反映了焦钢企业对于焦煤的补库积极性较差。
分析来看,冬储热度不高,一方面,下游对于明年春季行情暂时没有超强的预期,对原料的采购相对谨慎;另一方面,当前焦煤供应相对充足,煤矿、港口端库存均处于较高水平,拖累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中,下游企业观望情绪浓厚。
从供需基本面来看,目前煤矿端生产积极性较好,焦煤日产量保持相对高位,同时进口量也处于较高水平,整体供应较为旺盛;但需求端焦化厂生产节奏趋稳、钢企开工率下滑,总体供强需弱,拖累“双焦”价格弱势运行。中长期来看,2025年“双焦”价格或仍将承压运行。
2025年国内焦煤产量
有望同比回升
高频数据显示,12月6日当周(12月2日—6日),523家炼焦煤矿日产焦精煤81.1万吨,环比增加1.5万吨,同比增加14.77万吨,处于今年初以来最好水平。全年来看,2024年焦精煤日均产量74.75万吨,同比下降4.8万吨,主要是上半年同比减量明显,下半年产量已恢复为同比增加状态。
后期来看,受资源禀赋的限制,我国焦煤产能增长潜力相对有限,产量供应弹性较小,预计2025年焦煤产量呈小幅增加趋势。山西作为我国最主要的焦煤产地,今年开展矿山安全督导工作,煤矿生产受限,导致焦煤产量下滑,第2季度以来处于持续提产过程中,目前焦精煤日产量达到近几年同期偏高水平,预计全年总产量同比下降幅度收窄至1700万吨。经过专项整治后,2024年初以来矿山生产安全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同比显著下降,预计2025年对煤矿安全的监管力度不会减小,但对煤矿生产的限制会放松,焦煤产量有望同比回升。
2025年焦煤进口或仍维持高位
我国是焦煤进口大国,目前进口依赖度约为20%,因此,国内焦煤资源的供应变量在于进口,预计2025年进口仍将维持高位。
2024年我国进口焦煤总量将达到1.2亿吨左右,同比增加约1800万吨。进口焦煤主要来自蒙古国、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其中,自蒙古国进口的焦煤量占比近50%,目前中蒙煤炭贸易形势向好,口岸汽运通关效率持续提升,预计2025年蒙煤进口量仍保持高位稳定甚至小幅增长;俄罗斯加强东部运输能力,但时间周期较长,预计2025年俄煤进口增量有限,或保持平稳;2024年澳煤与国内优质煤价差缩小,进口量抬升,全年进口量将达到900万吨,预计2025年进口量将进一步抬升,或是增量最为明显的一环;美国、加拿大煤不具备增量预期,一方面美国新政府上台后,贸易摩擦或加剧,另一方面美、加煤运距较远,将受到澳煤进口量增长的冲击。
原料需求存在边际下滑压力
近两年,国内焦化产能总体呈现净新增状态,据相关机构调研统计,预计2024年净新增焦化产能1675万吨;焦化总产能合计约为5.7亿吨。产能处于过剩状态,但产量并没有出现较明显的过剩情况,主要是目前焦化企业多处于微盈利或亏损状态,焦企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同时部分焦化产能有延后投产情况,预计2025年或维持当前状态,总体对于焦煤的需求有所限制。
进一步来看,近几年受终端需求偏弱的影响,生铁、粗钢等下游产品产量无明显增量,甚至有继续下滑的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我国生铁、粗钢累计产量同比分别下降4%、3%。总体上,原料需求存在继续回落压力,叠加高供应预期,预计“双焦”价格或易跌难涨。
焦煤库存压力化解依赖供应端减量
焦煤库存压力凸显,目前总库存已接近年初冬储阶段水平,高于往年同期;此外供应端库存处于绝对高位,给价格带来较强拖累;结合2025年供需仍偏宽松的预期,焦煤化解库存压力需要看到供应端的减量。
综合来看,焦煤供需趋于宽松,未来在钢材总需求缺乏增量驱动的情况下,产业链中下游利润薄弱,下游企业维持低原料库存的策略,焦煤依然存在上游库存高、下游库存低的结构性矛盾,价格存在下行压力,上游仍将持续向下转移利润。但需注意宏观政策调控的节奏及力度,若钢材需求阶段性旺盛,也会带动原料价格保持较好的向上弹性。
《中国冶金报》(2024年12月12日 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