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采编议两会】青山在 人为峰

2020-06-02 09:30:00

  张垚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5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这句话在报告中承前启后、铮铮作响,其背后是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战略逻辑。

  今年初以来,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钢铁行业在保持较高开工率的情况下,为员工采购大量劳保用品和防疫物资,保证钢铁工业从业者的生命健康;为灾区捐财赠物,搭建“火神山”“雷神山”的钢铁脊梁;发动各方力量,为社会填补大量紧急医护、日常疫情监控、社区管理、物资运输的岗位,还通过网上答题、云端招聘等方式稳定就业……一系列举措汇聚起来,就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描述的那样——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行业的青山,是正在默默耕耘着的和未来将要投身于行业的从业者。钢铁行业历来高度重视对人的关注,在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钢铁企业的表现有目共睹。在“后疫情”时期,以及疫情完全消除之后,钢铁行业围绕人所展开的工作,还有更值得期待的作为空间。

  行业要发展,支撑者就是无数的从业者们;行业的未来,就是他们的所思、所做和所望。在笔者看来,以人为本的大逻辑落实到钢铁行业的未来工作,可以具体到以下3个方面:

  物质上,企业要提出更加优化的分配机制和分配方案。在企业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南钢探索出了一条钢铁企业基于事业合伙人制的全员共创共享管理道路,很有借鉴意义——挖掘全员的内生动力,突破传统经营理念,积极推进全员参与企业经营,实现经营合伙、责任共担、效益共享,建设自我驱动、自我赋能的敏捷组织,让全体员工和企业成为“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钢铁行业要走得更远,就要从探索推出更加优化的分配机制和分配方案着手,从而更好地激发员工斗志。

  精神上,企业要为员工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职业规划参考。人生从来不是一场单向前进的马拉松,每个人都有其适合的人生出口和诉求。如今,钢铁企业仅为员工提供3条~4条平行晋升通道是远远不够的。员工的成长是个性化的,钢铁企业有必要为员工提供素质、技能培训和心理关怀,让伴随员工一生的胸怀、精神、人品、勇气、世界观和独特强大的学识、思路、技能等成为企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来看,我国钢企有这个实力,且一些企业已经付诸行动。太钢推行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多年,通过“关爱小屋”等为员工提供心理服务,同时为员工设计不同的成才通道,培育“闻新则喜、闻新而动、以新制胜,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反对守成”的精神沃土;本钢持续推进技能大师工作站建设,打造人才“蓄水池”、能力“加油站”和技术“攻坚站”,培育精益求精、匠心独具的新一代“钢铁工匠”,依托高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不同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路径会有所区别,但厚植文化基因,勇于创新、奋斗实干的根本不会变。

  传承上,企业要升华出更有凝聚力的员工信仰系统。几十年来,“孟泰精神”“马万水精神”“攀枝花精神”“铁山精神”“李双良精神”“曾乐精神”六大精神不断指引钢铁行业前行,鞭策行业几代人披荆斩棘,支撑行业壮大至今。当下,尤其是疫情发生以来,值得钢铁从业者们追随学习的榜样正源源不断地从企业中诞生。企业应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扎实推进先进典型选树工作,大力弘扬他们身上展现出的无私奉献、脚踏实地、不懈奋斗等优秀品格,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浓厚氛围。同时,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榜样不是通过填表格和总结事迹而诞生的年度指标,而是靠锐利目光发现的无悔人生。汇聚钢铁行业的精神力量,要从汇聚身边一个个高洁的灵魂开始。

  总之,钢铁行业的未来要从人出发,落实到人。锐意进取,既是一个国家的努力方向,也是一个行业的理想指引。锐,是要在思想境界上有新状态;意,是要在态度上坚持不懈;进,是要在行动上脚踏实地;取,是要在结果上有所收获。相信在未来,人们提到钢铁工业时,所赞扬的不仅仅是强大的装备、高端的产品,还包括一群有胆有识、意气风发的人。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徐可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