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 报道
11月12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设备分会二届一次会员大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中钢协冶金设备分会主办,泰尔重工、福建三钢(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冶金报社协办。
会上, 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长志作了题为《创新体系管理,加强人员职能管控,强化信息化保障,推进备件材料国产化》的专题发言。
于长志分别从备件材料国产化管控提升总体思路、备件材料国产化管理技术支撑、备件材料国产化案例三个方面进行了发言。
于长志介绍,包钢近年引进了许多国内、国际先进的生产线,如:2250热轧生产线、冷轧生产线、轨梁厂百米重轨生产线、钢管公司159、460生产线等,设备装备水平大幅提升。面对精密复杂的进口生产设备,如何为生产提供高性价比的基础保障,对设备备件、物料国产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针对设备管理国产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包钢股份着重从三方面开展工作。1.创新体系管理;2.实现人员职能管控;3.强化信息化保障。三方面表象不同,尤其是体系架构内的人员职能管控问题,决定着相关工作是否能真正落地,从特定角度来看,职工的职能管控创新工作也是解决问题的必然手段。
创新体系管理具体细化为体系支撑、基础支撑和管理支撑。
从体系支撑看,设备职能管控体系大方向共分三层,以设备管理年工作规划为引领,以管控评价要求为支撑,以管控评价标准为基准,信息化软件为保障。重点目标是实现设备人员职责职能全面受控,并实现“精准过程评价+结果评价”的设备管理工作再提升。
从基础支撑看,优化物料编码体系,引进宝钢编码规则,使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物料分类及结构化属性和属性值概念,通过物料编码中的技术属性和管理属性多维度定义物料。在物料分类的基础上,对物料进行分级,分为7级。针对不同类型物料推行不同采购策略。
从管理支撑看,创新供应商考评体系,通过“八步法”进行供应商认证。实施供应商分级管理,备件供应商分为7个层级。创新供应商自动评价系统,对供应商实施标准化分级考评打分,结合供应商分级标准,实现供应商自动评价分级。通过优化供应商全过程管理,最终遴选出优质供应商,以优质供应商为支撑,推进进口设备备件国产化。设备资金使用规则优化创新,预提15%—30%设备费设立公司专项资金,在周期性维修之外用于支持公司级七类重点专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