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两会特别报道】张连起委员建议:坚定不移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2021-03-16 10:22:00

本报两会报道组记者 朱晓波

  “制造业是我国除了粮食之外的又一个‘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建议,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张连起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将动摇现有的产业分工体系。全球供应链在新冠肺炎疫情后呈现内向化发展态势,有两个演变方向:一是在纵向分工上趋于缩短。原先在生产过程中分散在不同企业,以工序、环节为对象的纵向分工体系,缩回到单个跨国企业内部进行,称之为“纵向一体化”。二是在横向分工上趋于区域化集聚。原先被拆散分布到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生产工序和环节,回缩到一个国家或若干邻近的国家或地区进行集中生产,从而在一个区域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化的趋势。我们看到,全球供应链分工纵向缩短、横向集聚的趋势正在演进。
  “突如其来的疫情相当于给产业链供应链撒了一把沙子,而且沙子的颗粒足够大,使得整个链条运行效率和效果备受影响。”张连起说,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经受住了考验,总体平稳,但也暴露出产业链上关键核心技术缺失,大而不强、全而不精,尤其是遭遇到涉及安全的“卡脖子”问题。
  如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更好支撑国民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张连起给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是补短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把握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区域化、本地化趋势,进而重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找准我国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薄弱环节,支持领军企业组成创新联合体,开展协同攻关和集成研究,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既要注重从产学研用维度布局创新联合体,推动科技成果从原始研发到应用开发研究,到“0到1”转化,再到“1到100”产业化贯通;也要注重从上下游产业链维度部署创新联合体,推动领军企业引领,中小微创新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合力攻坚。强化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生产环节和生产工艺、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补齐关键环节的短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和韧性。
  二是锻长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控制力。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进一步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竞争新优势,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部断供的反制和威慑力。
  三是固底板,保持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密切跟踪国内中低端制造业向国外转移的动态,保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创新、升级能力和适度产能。同时,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持续优化国内工业全产业链发展布局。
  四是促创新,打造以“中国制造+智造”为核心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在产业优势领域精耕细作、搞出更多独门绝技,在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争每年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增长7%以上。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国际高端产业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在国内集聚发展。
  五是优政策,协同激励企业加大研发强度。扩大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比例,把现有政策75%的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125%。持续实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降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税率,改革完善消费税制。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杨珊山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