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河钢集团发布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

2022-03-03 09:52: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报道
通讯员 余天门 摄影
 
  3月2日,河钢集团召开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发布会,现场发布了河钢集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低碳发展目标和“6+2”低碳技术路径。河钢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王新东,河钢集团新闻发言人、副总经理李毅仁出席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路线图》指出,河钢集团低碳发展将经历“碳达峰平台期、稳步下降期及深度脱碳期”三个阶段,通过实施六大技术路径和建设两大管理平台,实现2025年较碳排放峰值降低10%,2030年较碳排放峰值降低30%,并最终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路线图》中,河钢集团按照“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控’”原则,划分河钢集团低碳发展三个阶段:碳达峰平台期(2022~2025)、稳步下降期(2026~2030)、深度脱碳期(2031~2050)。明确河钢六大降碳技术路径:一是“铁素资源优化”路径,具体措施包括长流程球团比提高、废钢比提高;二是“流程优化重构”路径,具体措施包括全废钢电炉流程比例提高和界面优化;三是“系统能效提升”路径,具体措施包括各种节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化管控水平的提高和提高自发电比例;四是“用能结构优化”路径,具体措施为绿电应用和绿色物流;五是“低碳技术变革”路径,具体措施为氢冶金和CCUS技术应用;六是“产业协同降碳”路径,具体措施为发展森林碳汇、绿色建材和城市共融。此外河钢将着力推进碳数据管理平台建设,依托全过程碳排放核算管控平台,在集团内和行业内开展对标工作,构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工作机制。构建产品LCA管理平台,建立钢铁产品生命周期数据库,搭建低碳节能绿色产品生产体系,打造绿色产品供应链。通过六大降碳技术路径的实施及两大管理平台的建设,河钢集团202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10%,碳排放强度较峰值降25%;2030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降30%,碳排放强度较峰值降45%;2050年实现碳中和。
河钢集团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示意图(1)
河钢集团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示意图(2)
  《路线图》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领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中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提出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落实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
河钢集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示意图
  “十三五”以来,河钢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把污染治理、优化布局、绿色转型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推动企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取得扎实成效。一是以超低排放为中心,引领行业绿色发展。河钢集团以技术升级驱动绿色化发展,累计投资305亿元,实施重点节能减排项目500余项。实施了全工序烟气超低排放改造,排放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推动了国家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政策的实施,获得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二是加快推进区位调整、转型升级。通过区位调整,高质量建成了河钢唐钢新区,打造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的新一代流程钢厂;高标准建成了河钢石钢新基地,打造新一代绿色低碳全废钢-电炉短流程钢厂;积极推进张宣高科基地建设,打造高端装备核心零部件制造和氢冶金示范基地。三是全面加快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引领行业能源革命,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和高端化发展。四是倾力打造低碳绿色产业生态圈。牵头成立了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致力于构建钢铁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产业生态圈。协手上下游打造钢铁低碳绿色产业链。牵头成立河北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联盟,开展CCUS技术的研发与示范。
河钢集团打造低碳绿色“未来工厂”
  “厚植低碳绿色,就是厚植未来”。河钢集团作为世界钢铁行业领军企业之一,锚定“双碳”目标,顶层设计、全面布局。目标,更清晰。路径,更精准。机制,更完善。步伐,更开放。未来将持续引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坚定的步伐,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河钢方案”。
  河钢集团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发布会
  在当天的发布会上,河钢集团还就媒体记者关心的氢冶金、电炉工艺、废钢利用等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部分内容如下:
  ●《中国冶金报》记者:氢能作为21世纪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关于氢能在钢铁行业的发展和利用,河钢有哪些氢能发展的案例可以给钢铁行业借鉴呢?
  河钢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王新东:氢能是21世纪全球公认最具发展力的清洁能源,是应对全球能源及环境危机最伟大的能源变革。面对国家大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机遇,河钢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带头落实国家战略,在国内率先探索和实践氢能综合利用,从“焦炉煤气制氢”,到“氢能重卡应用”,再到筹建“全球首例氢能源开发和利用工程”,集团始终引领钢铁行业氢能综合利用的发展方向,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河钢方案和河钢智慧。主要开展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研发工业副产气体制氢成套技术及产业化。瞄准氢气制备成本高、高压输送难等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突破氢气的制、储、运、加、用等环节关键技术,形成氢气生产全流程技术体系。实现大规模工业副产气体制氢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示范。
  二是实施京津冀“柴改氢”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集团积极推动京津冀重卡“柴改氢”氢能物流示范,加快物流、装备、氢能重卡等核心产业的协同发展,解决制约氢能重卡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实现河钢氢能重卡产业化布局及推广。去年7月,河钢首批次30辆49吨氢能重卡已经在河钢唐钢正式投入运营,开创氢能“重卡时代”。
  三是建设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直接还原示范工程。河钢积极研究富氢气体气基竖炉还原工艺技术及装备,实现焦炉煤气在气基竖炉的工业应用。此外对分布式绿色能源利用、低成本制氢、氢气直接还原、二氧化碳脱除等全流程和全过程进行创新研发,探索世界钢铁工业发展低碳、甚至零碳经济的最佳途径。
  四是探索高炉喷吹富氢气体技术与应用。依托河钢高炉原燃料条件,研发富氢还原高炉低碳炼铁新技术。建设高炉喷吹富氢气体应用示范,形成面向河钢产线的富氢还原高炉低碳冶炼核心技术和理论。
  ●长城新媒体记者:电炉工艺和废钢利用对钢铁行业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请您具体谈谈河钢集团在此方面开展的工作。
  河钢集团首席技术官、副总经理王新东:主要从河钢电炉短流程产线布局和废钢资源供应链建设两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提高废钢的使用量能够大幅降低钢铁生产碳排放,已成为钢铁工业、国内外院校和行业组织的共识,使用废钢代替铁矿石每生产1吨钢,约可减少1.4吨CO2排放。河钢集团积极践行低碳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探索通过钢铁生产流程的变革和技术的升级,将废钢资源的充分利用打造为碳减排技术路线的关键途径之一。
  河钢在“十四五”发展规划、技术升级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2025年电炉短流程比例达到20%,具备1000万吨产能规模;2030年短流程比例达到25%,转炉废钢比提升至20%。当前,河钢石钢新区已实现全废钢电炉的稳定生产,未来河钢还将充分发挥各基地的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唐钢新区等开展短流程产线布局。
  第二,发展电炉短流程、提高废钢利用,是保障铁素资源供给和战略稳定性的必要途径。废钢是唯一可以大量替代铁矿石的绿色资源,河钢集团充分重视废钢的战略意义以及可循环利用的绿色禀赋,正在大力推进废钢资源产业链的整合与重构。当前,以河钢-美国TMS废钢领域合作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2025年内具备1500万吨的废钢资源加工利用能力。这既是河钢推进电炉短流程发展和提升废钢利用能力的有力保障,也可为促进国家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和钢铁行业低碳发展贡献河钢方案。
  最后,电炉短流程发展和废钢利用均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标准的引领,河钢也将在这两方面积极展开探索与合作。
  ●凤凰网记者:为实现钢铁行业深度脱碳,河钢集团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领域有哪些方面的规划和布局?
  河钢集团战略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低碳绿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京雷: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简称CCUS,其作为一种托底技术将是解决我国以煤为主能源体系低碳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性技术之一,是大规模化石能源零排放利用的唯一选择,是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河钢高度重视CCUS技术对钢铁行业碳中和的贡献,已将该项技术列入河钢低碳发展技术路线图,作为一项重要低碳技术变革开展研究,预计在2025年具备15万吨能力,2030年具备100万吨CCUS能力。正在开展三方面的研究:
  一是,2021年9月,由河钢集团牵头、联合中石化石油工程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中心等单位成立了河北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技术联盟,共同开展关于低浓度二氧化碳低成本、高效捕集技术研究,二氧化碳咸水层封存技术研究、CCUS减碳效果评估方法学、CCUS标准体系建立、CCUS产业化推广等工作,致力于实现钢铁行业CCUS技术进步与突破,促进各工业领域CCUS技术协同发展。
  二是,河钢依托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开展CCUS领域研究。积极探索结合钢铁生产过程的钢渣碳化固碳技术,实现工业烟气二氧化碳与工业固废协同利用。积极探索钢-化联产二氧化碳制高附加值化工产品技术研究,形成钢-化联产工艺技术路线,实现碳减排与经济效益双赢。
  三是,河钢高度关注森林碳汇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在短期内,森林碳汇是能源替代和技术变革等其他措施所不能比拟和替代的,因此河钢将积极探索、购买、培育和发展森林碳汇,为碳中和做好碳汇储备。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