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黎立璋代表:三钢集团力争2026年前实现碳达峰

2022-03-14 10:35: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何惠平 报道
两会报道组记者 顾学超 摄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务实,主线清晰,既回顾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可喜成绩,分析了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又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新安排,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操作性,让我备受鼓舞,信心倍增。”全国人大代表,福建三钢集团公司(下称三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黎立璋说。
图为黎立璋代表通过视频连线接受采访。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命题。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黎立璋建议,钢铁行业应借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契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的产能置换政策实施,设备大型化将于2025年基本完成。我认为,只要我们严格落实产业政策、遏制产能规模进一步扩大,即使钢铁行业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提升了高档产品占比,但仍然有望提前实现碳达峰。”黎立璋肯定地说。他表示,刚刚出台的《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确保2030年前碳达峰。这并不是放宽对钢铁行业减碳的要求,而是要与国家对外承诺时间相吻合。
  “我国钢铁行业每年碳排放总量约18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5%左右,是31个制造业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是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之一。”黎立璋说,“推动钢铁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要求钢铁企业加快结构调整、突破产业瓶颈,提升工艺装备、建设智慧工厂,在低碳冶金技术上取得突破,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发展。”
  “从目前我们掌握的和正在进行的新的冶金技术发展情况来看,钢铁行业实现碳中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黎立璋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加快推进氢冶金、碳循环高效利用、碳捕获和封存、智慧冶金等先进工艺技术,以及进一步提高短流程冶炼占比等途径,实现大幅降碳。
  黎立璋介绍,作为“绿色工厂”示范企业,三钢集团一直积极探索“减碳”和绿色清洁能源利用。一方面,三钢集团将钢铁生产过程中余热余能余压等二次能源资源充分回收,并进行高效利用。三钢集团2021年二次能源自发电比例达到82.6%。另一方面,三钢集团加大绿色物流比重,发挥铁路优势,采购新型电动车辆取代燃油车辆;同时拓展清洁能源利用范围,包括厂房屋顶安装光伏发电装置,适时推广氢能冶金等。
  黎立璋说,国家“双碳”政策推动以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钢铁企业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新能源的助力,这是一次新的技术革命。钢铁企业应从提升能效水平、优化能源结构做起,共同参与氢能冶炼等低碳冶金技术的开发与实践,做好相关技术储备。相信在绿色能源加快推广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的用能结构必将更绿、更优。
  “在推动绿色低碳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关键,要努力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节能低碳技术,积极实践氢冶金等低碳冶炼技术。”据黎立璋介绍,三钢集团的目标是力争2026年前实现碳达峰、2035年减碳30%。
  “我认为,如果钢铁行业能与化工等行业合作,同时我们也介入核能、可再生能源等领域,那么我们实现碳中和是可能且可行的。”黎立璋信心满满。
  同时,他建议要制定和完善碳交易权管理制度。目的就是促进碳排放、碳足迹的监测计算等规范标准建立,引导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形成合理机制,促进减碳工艺、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同时也规范企业减碳工作,推行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
  他还建议,不能将核能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核能也是绿色能源之一,根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相关文件里都有提到,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所以,核能也应不纳入总量控制,这样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不至于受到能源总量的限制。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