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深度报道|19.46亿吨资源储量尚未开发!攀钢为何能建好红格南矿?

2022-05-26 09:55: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周军 孟祥林 通讯员 汪云富 报道

  摘要
  ➢作为攀西地区四大矿区中最大的一个,红格矿区探明资源储量近35亿吨,其中南矿区的资源储量约19.46亿吨,目前尚未开发。因资源储量大、前期工作充分、矿石可选性好、经济利用价值高,红格南矿区是攀西地区未设置矿权的矿区中唯一适合攀钢的接替矿山。
  ➢曾经将“呆矿”变成国家战略资源的攀钢,如今已形成开发红格南矿的成套技术,成为全国唯一具备高水平开发红格南矿区资源技术能力的企业,具备将红格南矿区资源深加工转化及高值化利用的产业条件,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这些成套产业化技术推广应用后,有望实现铁、钒、钛、铬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利用。铁资源回收率将不低于现流程水平;铬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利用率达到44.34%;钒、钛资源利用率由现流程的41.12%、28.60%分别提高至61.63%、57.23%。技术成果可为国内外其他共伴生金属资源利用提供借鉴参考,助推我国资源型产业由中低端原料产业向中高端材料产业转型。
  事件
  前不久,鞍钢集团攀钢牵头完成的“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技术”研究,通过了四川省金属学会组织的业内顶级专家评审,标志着攀钢可为红格南矿中三稀元素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成熟的产业化技术支撑。
  据了解,作为攀西地区四大矿区中最大的一个,红格矿区探明资源储量近35亿吨,其中南矿区的资源储量约19.46亿吨,目前尚未开发。因资源储量大、前期工作充分、矿石可选性好、经济利用价值高,红格南矿区是攀西地区未设置矿权的矿区中唯一适合攀钢的接替矿山。
  开发红格南矿区,攀钢行不行?
  “攀钢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将为高质量开发建设红格南矿提供不可或缺的支撑。”攀钢科技创新部负责人介绍,50多年来,攀钢将“呆矿”变成国家战略资源,完成了从“望矿兴叹”到攀西资源中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体系的基本定型,从形成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技术路径,到勇当原创技术策源地、打造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的华丽转变。
  观察
因科技而兴,“呆矿”变身战略资源
  “今年4月份,攀钢承担的攀西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第五批项目正式启动,攀钢获批的7个项目中,牵头6项,占第五批项目的46%;加上参与的1项,总占比达53.8%。这标志着作为钒钛领域排头兵的攀钢,在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方面又迈出坚实步伐。”4月20日,攀钢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陈永话语间充满自豪。
图为攻克国际领先的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技术的“108将”合影。
  2013年,全国唯一获准的资源开发综合利用试验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设立。自2014年四川省科技厅、发改委牵头组织试验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以来,攀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要求,联合30余家企业和科研院所,共承担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批29项(牵头承担28项),在总项目中占比36.7%,攀钢钒钛领域排头兵的地位持续巩固。
  拥有攀枝花、红格、白马、太和4个特大型钒钛磁铁矿区的攀西地区,是名副其实的“聚宝盆”,已探明储量95.35亿吨,潜力资源量预测为190亿吨。其中,钛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一,钒资源储量居世界第三。钒被称为“现代工业的味精”,钛则被誉为太空金属、海洋金属、战略金属,均为国家战略资源。
  但是,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属多元素共生矿,选别困难;因高钛等原因,又容易矿渣黏稠、渣铁不分,很难用普通高炉冶炼。因此,有外国专家认为这是无法利用的“呆矿”。
  为打破国外专家“呆矿”的断言,国家调集全国生产、科研、高校等14家单位的科研人员,针对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进行系统攻关,经过大规模的工业试验,探索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冶炼的基本规律,让“呆矿”变成了国家战略资源。
  由攀钢创造出的一套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新工艺,实现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从无法冶炼到工业生产的跨越。1979年,该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经过基本技术形成、技术发展和强化等阶段,攀钢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技术发展日臻成熟、硕果累累,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与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历经50多年的艰苦创业,攀钢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世界顶级的重轨生产基地,我国重要的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高强结构用钢生产基地。
  研发成套技术,为红格南矿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与传统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相比,红格南矿区资源综合利用在技术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
2022年1月17日,四川省金属学会在成都召开“攀西地区钒钛磁铁矿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技术”评价会。(贾一文 摄)
  试验表明,红格南矿除具有钒钛磁铁矿的共同特性外,还具有高铬的显著特征,属高铬型钒钛磁铁矿,原矿中的Cr2O3含量在0.30%左右,是攀西其他矿区铁矿的5倍~10倍。较之于攀钢现有的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流程,铬组元的引入,势必增加冶金分离的技术难度及钒铬提取工艺的不确定性,亟须解决由红格南矿资源禀赋所决定的特殊技术难题和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的共性技术难题。为此,因技术原因,2010年红格南矿区被国家列入储备矿山封存保护。
  在红格南矿封存阶段,作为党中央为改变我国钢铁工业布局、开发攀西资源、建设“大三线”而建设发展起来的攀钢,从未停止过技术攻关的步伐。攀钢通过关键技术联合攻坚,丰富和发展了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形成了“绿色、高效、高值”利用的成套产业化技术,具备了高水平开发利用红格南矿资源的技术、能力和条件——
  2020年12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组织专家,对攀钢牵头负责的“红格南矿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由干勇、费维扬、邱定蕃、毛新平、王运敏等院士领衔的11位资深专家组成的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可为红格南矿开发利用提供成熟的产业化技术支撑。
  而这,仅仅是封存阶段攀钢主动作为的一个缩影。
  2010年以来,攀钢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及四川省、攀枝花市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联合地科院矿产综合所、中科院过程所、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联合攻关,成功突破了红格南矿高效采选、高铬型钒钛磁铁矿冶金分离、钒铬渣中钒铬共提、高钛型高炉渣中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于攀西钛资源生产高品质海绵钛等关键技术,构建形成了红格南矿“混合采选—高效选钛+高炉—转炉流程铁钒铬共提+钒铬渣分离提取钒铬+高钛型高炉渣中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高钙镁钛资源生产高品质海绵钛+共伴生元素综合利用技术”综合利用的成套产业化技术。
  “这些成套的产业化技术推广应用后,有望实现铁、钒、钛、铬资源的低成本高效利用:铁资源回收率将不低于现流程水平;铬资源将得到有效利用,利用率达到44.34%;钒、钛资源利用率由现流程的41.12%、28.60%分别提高至61.63%、57.23%。技术成果可为国内外其他共伴生金属资源利用提供借鉴参考,助推我国资源型产业由中低端原料产业向中高端材料产业转型。”陈永认为,这也是攀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具体实践,是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对于支撑制造业强国、战略新兴材料等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国家矿产资源‘十四五’规划中已对红格南矿区区划功能进行了调整,待相关内容分解到四川省矿产资源‘十四五’规划中发布后,将具备矿权配置及开发利用条件。目前,攀钢已编制完成红格南矿区开发利用实施方案。”攀钢产业发展部总经理杨兵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
  厉兵秣马,打造世界一流矿山
  “在国内外完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针对冶炼设备运行、原料配备、上下工序刚性对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持之以恒开展自主创新。目前,高炉渣提钛产业化示范线炉衬寿命大幅延长,冶炼电耗大幅降低。”攀钢研究院钛化工研究所所长杨仰军说。
图为攀钢高炉渣提钛示范线。(何仁江 摄)
  攀钢高炉渣提钛产业化项目实施以来,针对工艺优化、工序降本等的攻关已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历经多年攻关,高温碳化示范线在提质增效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连续两年实现达产目标,成本近两年下降幅度分别达到35%和16%,而且质量工作更加系统深入。在不断攻关进程中,攀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为实现产业化打下了基础。
  目前,低温氯化工艺的产业化流程已经全部打通,具备了工业化生产能力。今年前两个月,低温氯化—氧化生产线连续稳定运行,取得了18.92天连续对接的历史最好成绩。这对于在去年底前尚属科研试验攻关示范线的低温氯化产线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攀钢在加快推进低温氯化工艺产业化攻关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高炉渣提钛产业化项目成套工艺和装备技术已经形成,下一步接续突破的就是提钛尾渣大规模资源化利用问题。”陈永说,攀钢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并取得明显效果。未来,高炉渣提钛产业化目标实现后,钒钛磁铁矿的综合利用水平将迈上新台阶,钛的利用率将由29%提升至55%,钒的利用率将由44%提升至60%,彻底打破发达国家相关技术封锁,改变全球钛产业的竞争版图。
  通过不断探索与成功实践,攀钢在提升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曾经将“呆矿”变成国家战略资源的攀钢,如今已形成开发红格南矿的成套技术,成为全国唯一具备高水平开发红格南矿区资源技术能力的企业,具备将红格南矿区资源深加工转化及高值化利用的产业条件,未来能够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牢记使命,攀钢正厉兵秣马;万事俱备,攀钢正全力争取。
  目前,攀钢正围绕高水平开发利用红格南矿区、建设世界一流矿山的总体定位,在总结几十年来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建设要求,集成国内外先进的采选技术、智能矿山技术及装备技术,从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致力于以先进理念建设世界一流的智慧矿山、绿色矿山。同时,围绕服务国家战略,攀钢将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就地转化及产业链延伸,推动落实攀枝花市工业强市战略和做强钢铁钒钛产业生态圈总体部署,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视点
机会应留给有需要、有准备、有实力的企业
樊三彩
  攀钢朱兰铁矿(即攀西地区4个特大型钒钛磁铁矿中的攀枝花铁矿)历经50余年开采,资源已逐步枯竭,攀钢的发展何去何从?这是摆在攀钢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全力以赴争取红格南矿区矿权”显然成为这道难题的答案。
  为什么争取红格南矿区矿权?
  有需要。至2021年底,朱兰铁矿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年产钒钛磁铁矿1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建矿至今,该矿已累计完成采剥总量15亿吨、输出矿石约5亿吨。目前,该矿山可服役的年限有限,急需接替的矿山。对诞生于“三线建设”时期、深处横断山脉腹地、大宗原燃料运输主要依赖成昆铁路的攀钢而言,大规模使用进口矿并不现实。经过50多年的持续创新,攀钢已成为攀西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和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核心企业,抓紧建设接替矿山,对攀西战略资源开发利用和攀钢的可持续发展可谓意义深远而重大。
  另外,铁矿石是钢铁企业的“命脉”资源,由攀钢来开发红格南矿区,有助于促进矿石资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强化国内矿产资源的基础保障能力。
  有准备。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攀钢研究院一级专家孙朝晖呼吁:“目前,攀枝花红格南矿区已具备开发利用条件,应加快红格南矿区的开发利用,将红格南矿区调整为‘国家规划矿区’。”除了加强呼吁,攀钢还进行了10余年全方位的科技攻关,形成了红格南矿综合利用成套产业化技术。
  同时,“全力以赴争取红格南矿区矿权”被列为攀钢2022年“五项重点攻坚”任务之一,攀钢专门成立红格南矿开发筹建处,积极参与红格南矿区区划规划功能调整工作,组织完成了《红格南矿区区划规划功能调整论证报告》,还扎实开展建设红格南矿区相关的技术储备、技术资料等基础性工作,可谓做了充分的准备。
  有实力。目前,攀钢已发展成为全球唯一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前期积累了丰富的矿山开采和利用经验,这些优秀的、经过实践检验的经验能够较快地移植到新的矿山中。
  同时,作为一家老牌钢企,攀钢对于国家的环保、“双碳”政策有着清晰的认识,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走在行业前列,争取到矿权后,更倾向于以绿色、智慧的方式开发和运营矿山。
  此外,作为鞍钢“7531”(7000万吨粗钢、5000万吨铁精矿、3000亿元级营业收入、百亿元级利润)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攀钢在开发红格南矿区的过程中,通过与鞍钢矿业进行资源要素整合、深度协同,能够更加深入地落实增强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的国家战略,加大资源开发与掌控力度,实现“十四五”铁精矿规模提升目标。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