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管志杰:深入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须突出三个重点

2022-08-22 09:49: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实习记者 杨悦 报道
林洪 摄影
 
  在8月16日召开的钢铁行业低碳工作推进委员会2022年年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轧钢处(生命周期评价中心、市场调研中心)处长管志杰在做题为《典型钢结构建筑和钢筋混凝土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报告时,从生命周期评价重要性、典型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构建和碳足迹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该项研究目前成果,并为日后钢铁行业持续深入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给出3点建议。
  他指出,全生命周期评价能够有效量化钢铁产品绿色程度、助力绿色新产品研发,作为国际绿色低碳领域的通用标准语言,生命周期评价报告将成为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重要依据。
  管志杰表示,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按照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课题要求,站在钢铁行业与建筑行业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的角度,以典型钢筋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为研究模型,分析研究了两类建筑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差异,目前取得了积极进展。“此次研究中所选取的典型钢结构建筑在碳排放方面优于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每平方米减排76.75千克二氧化碳,碳排放量降低22.95%;结合其他案例可以初步得出,钢结构建筑对比传统钢筋混凝土建筑约可减少碳排放14%~40%的倾向性结论。这将对钢结构建筑提高社会认可度、低碳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产生重要积极作用。”他补充道。
  此外,管志杰表示,近年来,钢铁企业在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方面积极实践,阶段性成果显著,但仍然存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基础整体薄弱、绿色低碳产品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绿色低碳产品信息披露有待加强等问题。为此,他建议钢铁行业持续深入开展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应突出以下3个重点:
  一是加强生命周期评价研究与应用。“首先要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研究降低产品环境影响和碳排放的工艺、原料及管理措施,充分挖掘钢铁产品绿色低碳发展潜力,制订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综合优化方案;其次要积极开展产品生命周期评价,关注单位产品的碳足迹指标及综合环境指标,为下游行业提供数据支撑;最后还须突出多行业协同低碳发展,共同开展低碳产品设计,同时完善绿色低碳生产技术及产品监测、评估、认证体系,提高低碳钢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比例。”管志杰表示。
  二是加强协作,推广高端建筑用钢。管志杰指出,推广高性能、高效能钢材代替普通钢材产品也是须要关注的重点。“推广高强钢、耐候钢、耐火钢等低碳产品,减少涂料、镀层消耗以实现低碳发展。”他表示。
  三是加强钢铁与下游企业协同降碳。他建议:“鼓励有能力的钢铁企业开展产业链碳排放研究,与下游企业合作,针对性地了解用户需求,前瞻地将低碳需求反馈到钢铁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推动全产业协同降碳。”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