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中国不锈钢行业2022年度工作报告指出——直面挑战、共克时艰,把握“双碳”背景下的巨大机遇

2022-11-28 09:53: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樊三彩 报道
 
  11月22日,在2022年中国不锈钢行业年会上,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不锈钢分会(不锈钢分会)会长李华做了中国不锈钢行业2022年度工作报告,对今年以来我国不锈钢行业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加以总结,研究分析了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并提出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思路与举措。
图为李华
  01  困难增多、挑战加大,仍有少数企业业绩优异
  报告指出,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及不锈钢行业困难增多、挑战加大。但行业全力应对严峻复杂的经营发展形势,行业运营保持平稳,在科技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实现新进步,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具体来看,不锈钢行业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原燃材料价格高位运行。镍原料方面,2022年3月上旬镍价非理性暴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今年以来印尼政府多次提及限制镍产品出口等,都对镍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铬原料方面,上半年,铬铁市场价格经历了冲高回落行情,同比涨幅15.4%,近期铬铁市场供应偏紧,铬铁价格整体稳中偏强运行。钼方面,今年上半年,国内钼供需缺口1.67万吨,钼价刷新近13年新高,下半年供需依然偏紧。
  二是产量与表观消费量下降。2022年1—9月,我国不锈钢产量为2363.46万吨,同比降幅为5.22%;国内不锈钢表观消费量2029.08万吨,同比降幅4.97%。
  “今年全年我国国内不锈钢产量将下降5%左右。”报告预计。主要原因有:一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不锈钢消费的主要领域,如基础设施、装饰装修、电梯、家电、燃油汽车等行业发展增速下降;二是一些国家采取设置贸易壁垒等方式保护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了我国产品的出口。
  三是经营业绩有所下滑,少数企业业绩表现优异。今年前三季度,太钢不锈、抚顺特钢等国内主要不锈钢生产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出现下滑。但也有一些企业逆势而上,取得较好经营业绩,如甬金股份实现营收约303.64亿元,同比增长35.0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5亿元,同比减少19.72。久立特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91%至4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约43.31%至8.77亿元。永兴材料实现净利润为41.83亿元~44.03亿元,同比增长660%~700%,主要得益于锂电新能源业务的量价齐升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高。
  四是产品与技术创新取得较好成绩。如东方特钢开发的“高品质不锈钢绿色制造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科技成果年初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取得科技成果鉴定证书;酒钢宏兴“一种利用石灰石在脱磷转炉中冶炼不锈钢工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银奖;北港新材料创建料庭创新工作室,完成“一种用红土镍矿富集镍制备镍铁的方法”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后劲;等等。
  五是产品应用领域持续拓展。太钢集团Ni36镍基合金已签订批量订单,成为某国产大飞机制造企业指定供货商;全球首发氢能源双极板专用精密带钢JDA61,该产品是氢能源电池堆的核心部件。青拓集团开发出QN系列氮合金化节镍型奥氏体不锈钢配套的焊条、焊丝、药芯焊丝等系列焊材,实现了工程化应用。酒钢高端餐厨具马氏体系列不锈钢绿色设计产品通过审核,具备进军高端餐厨具的实力。宝钢股份推出钢锭直接轧制98mm厚、3000mm宽的特厚、超宽高性能S31603压力容器用不锈钢板,完成同类产品的进口替代。   
  六是标准化建设实现新进步。今年以来,多项不锈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获准发布,一些标准待审定通过。如中冶建研院联合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主编的《焊接不锈钢屋面工程技术标准》于今年5月发布实施,将对促进建筑金属围护系统产业的技术提升,减少风揭、渗漏、破损等质量事故发挥重要作用;由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起草制定的《不锈钢精密箔材》国家标准于7月获得批准发布,将从2023年2月1日起实施。
  02  形势不容乐观,但“双碳”带来五大领域应用机遇
  “2022年第四季度及未来一段时期,虽然稳经济政策作用继续发挥,但内需延续不振,基础建设、房地产等行业投资状态不容乐观,钢铁行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报告指出,展望后期,全行业要共克时艰,加倍努力,全力推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第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牵引高质量发展。“行业仍然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需求和供给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报告提出。面对以上问题,不锈钢行业和企业要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以创新引领企业转型升级,为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还应加大数字化、智慧化投入,加速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商用密码、数字孪生等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构建集专业、高效、智能于一体的生产制造系统,提升企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第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以绿色创新引领行业转型升级。报告提出,钢铁行业未来将面临严重的“碳经济”挑战,要加快探索不锈钢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方案与路径。一方面,加强清洁能源应用,推进节能低碳技术,打造低碳生产制造链,建立全产业链的碳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充分用好不锈钢产品高强、耐蚀、低碳、长寿的优点,加快节能长寿、绿色低碳经济型不锈钢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拓展,在推动全社会节能减碳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三,抢抓“双碳”背景下的市场机遇,持续拓展不锈钢产品的应用场景。“随着国家‘双碳’政策的相继落地实施,不锈钢作为全生命周期最具低碳属性的金属材料,将更多地被市场所选择。”报告认为,行业企业应高度关注、积极抢抓这一巨大的市场机遇和空间,重点关注以下五大领域: 
  一是精细化工领域。我国正在建设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项目,多个大型石化基地项目正在持续推进,根据2015年发布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以及2022年的市场情况分析,精细化工行业的项目有所增多。“精细化工产业无疑是未来不锈钢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报告分析指出。
  二是钢结构建筑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都明确提出“推广钢结构住宅”。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钢结构建筑占总建筑量的比例在40%以上,而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比只有5%~7%,尤其是钢结构住宅占比仅在1%左右,发展空间巨大。“借助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契机,不锈钢行业积极融入这一发展机遇,加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开发生产更多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报告提出。
  三是供水管网领域。2017年起,住建部、市场监管总局相继发文明确要求城市供水系统使用绿色材料不锈钢管;今年1月19日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明确直径80毫米及以下管道,鼓励采用薄壁不锈钢水管;国内深圳、佛山、长沙、郑州等大中城市政府先后开始要求在家庭供水系统中使用不锈钢管材。报告提出:“随着‘应用不锈钢管’的相关政策出台以及不锈钢管行业的逐步规范,城市住宅二次管网、公用建筑以及城市地铁线路供水管道系统等大量推广采用不锈钢管,既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不锈钢产品结构优化的方向。”
  四是氢能制储运领域。氢能的利用需要从制氢开始。由于氢气在自然界极少以单质形式存在,需要通过工业过程制取,而所有的制氢设备、氢能的传输和贮存等环节都需要使用不锈钢。报告列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洲在这些环节中已经使用了3万吨不锈钢板材和2400吨镍合金,到2040年采用氢能新技术的欧洲不锈钢市场将增长20%。“放眼全球,在氢能源的开发应用过程中将持续为不锈钢和镍合金带来较大发展机遇。”报告总结道。
  五是建筑及装饰用材领域。报告预计,未来,建筑业使用不锈钢绿色材料将会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方政府已设定了建筑结构最低使用寿命的要求,不锈钢耐腐蚀性能优异、不锈钢100%再回收利用、不锈钢屋面和墙面板可减少建筑物的能耗,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不锈钢行业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寻求新机遇,不断积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不锈钢行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行稳致远,更好地满足时代、国家、社会发展所需。”报告发出了号召。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