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杨仁树:北京科技大学服务钢铁强国新征程探索与实践

2022-11-30 09:14:00

  北京科技大学是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建校70年来,始终肩负“钢铁强国、科教兴邦”责任使命,与钢铁行业一道同担风雨、携手并进,熔铸了鲜明的行业特色。近年来,在行业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步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为行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2年4月21日,在庆祝北京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老教授回信,肯定学校办学成就的同时,强调要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北京科技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传承学校“钢铁基因”,在服务钢铁行业进步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立德树人,为钢铁行业培养更多后继之才
  北京科技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点推进三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钢铁行业源源不断培养后备人才。
  一是全面推进本科生全程导师制。按照“全覆盖、全过程、强投入”的工作思路,组建起由8位院士领衔、1609位专任教师组成的导师队伍,为每位本科新生一入学即配备全程导师,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学业、创新能力进行四年全程辅导,形成了“导师主导,研究生协助,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辅导员辅助”的“3+3”育人模式,鼓励学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组、早进实验室,实现了导师全程指导、团队协同育人、深化创新训练、师生密切互动、育教有机统一的教育效果。
  二是推进本硕、本博贯通培养。在矿业、冶金等传统重点学科率先推进本硕、本博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实现了相关学科领域学生专业贯通、培养方案贯通、课程体系贯通、教学管理贯通和导师培养贯通。另一方面,将真正有志于投身矿冶行业的学生筛选出来并重点培养,加强了学生的学科认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升了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目前,已在全校范围推广,深受师生欢迎。
  三是推进“一生双师百企千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前两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上,为学生配置校企双导师,每年与百余家重点行业企业深度合作,为行业培养千余名卓越工程人才。着力实现导师梯队建设同企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的紧密结合,推进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统一,助推校企人才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移,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服务行业发展能力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坚持四个面向,为钢铁行业汇聚更多有用之智
  学校建有1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6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组建大团队、搭建大平台、承接大项目为工作思路,积极解决标志性问题、凝练标志性成果、培育标志性人才,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夯实基础研究,产出一流成果。一方面,紧密围绕钢铁行业实践需求,构建起覆盖钢铁生产管理的全过程的学科链条。另一方面,聚焦服务钢铁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冶金、低碳生态等前沿方向,有计划、有组织地支持基础研究领域科研工作。近年来,学校设计研发超高强马氏体时效钢、高强度耐蚀钢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创成果,8项成果在《Nature》《Science》上发表,相关成果广泛应用于天宫、北斗、大飞机、中马友谊大桥、北京冬奥会场馆等重大工程。
  二是优化组织模式,打造一流平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当前“卡脖子”问题,积极回应行业进步以及转型升级发展需求,深化产学研合作,成立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大力推进校企创新联合体建设,不断密切学校与行业兄弟企业间联系,实现理论研究、技术实践与条件保障的密切联动,让科技成果更好服务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十三五”期间,学校与宝武、鞍钢、河钢等行业重点企业及攀枝花、迁安等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及产学研协议131项,共建科技研发平台40个。
  三是畅通转化渠道,作出一流贡献。为密切校企联系,学校成立了成果转化与校地合作实体机构,出台了鼓励校地合作和成果转化的相关办法,形成了以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院为主导,以教学科研单位为主体,以创新创业中心、大学科技园、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以及校内各类创新平台为支撑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着力为行业进步作出一流贡献。
  三、坚持协同并进,为行业贡献更多发展之力
  一是着力将行业精英变成学校的“学生”。在学历教育方面,目前已经与鞍钢、宝钢、首钢、河钢等120余家企业合作,累计培养了工程硕士6513名。与钢铁研究总院、有色研究总院、机械研究总院、矿冶研究总院和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等五大院联合招收培养博士376名。在继续教育方面,积极构建服务型继续教育体系,面向行业实施“百企万人”计划,力争在“十四五”期间为一百家行业企业培养一万名左右的学员。
  二是着力请行业精英成为学校的“先生”。持续深化校企合作,着力构建校企人才流动机制,依托学校“一生双师百企千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聘请行业骨干人才到校担任学生导师,或指导校内研究生培养,着力提升学校学生实践素养,为行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三是着力推动学校教师走进行业一线。学校出台实施了“双走”战略,鼓励校内教师到“国内走一走,国外走一走”, 与各大行业企业加强合作,推动学校专业课教师到生产一线挂职,在理论和实践的交流互鉴中催生更多原创性、实用性成果,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征程任重道远。面向未来,北京科技大学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给学校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不断深化与行业兄弟单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为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为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杨仁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