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独家报道

扬企业家精神 促高质量发展

2023-03-16 10:02:00

  编者按
  本期主持人:吕晓崑 樊三彩 刘经纬 贾林海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强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鼓舞着广大企业家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
  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方面,钢铁行业的企业家们正在顺应时代发展,积极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做出贡献。
  3月9日,《两会云客厅》邀请了来自钢铁产业链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参与此次论坛,围绕“扬企业家精神 促高质量发展”话题聊心得、谈体会,为钢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3年3月9日20时许,在中国冶金报社第二场2023年《两会云客厅》上,来自钢铁行业的3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就企业家精神、钢铁行业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及如何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图为“云合照”。(代鑫 制图)
· 本期嘉宾 ·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志祥
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 朱小坤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袁斯浪
全国人大代表,昆岳互联董事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 刘怀平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1、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钢铁产业链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您认为需要弘扬怎样的企业家精神?
  张志祥:个人认为,在钢铁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爱国、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宽国际视野,企业家精神包含的这些内涵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何一项,企业会失去生存的土壤。这也是我本人和企业内部极力倡导和遵循的理念。
图为张志祥
  朱小坤: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企业家精神叫“四千四万”精神,即踏尽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尽千难万险。现在的企业家精神,应该是在“四千四万”的基础上,以坚持党的领导为大前提,增强创新意识,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水平。
  我认为,中国确实是钢铁大国了,但是与钢铁强国还是有不小的差距。2月10日,我到欧洲去了一趟,两家德国的大钢铁企业关闭了,改建成了钢铁博物院。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应当将以前的“四千四万”精神应用到现在,持续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去学习、去提高,让自己的产品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这是我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袁斯浪:弘扬企业家精神,就是要带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提出的“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二十字要求,把办好一流企业、保一方平安作为忠党报国的具体表现,坚决做到“敞开心扉做决策、打开大门办企业、开拓思路搞创新、高效快捷解难题”,做新时代敢干事、善干事、干成事的实干家。
  作为中国五矿重要核心骨干子企业,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肩负着实干兴邦、实干兴企的崇高使命和历史重任。
  弘扬企业家精神,就是要胸怀“国之大者”的理想抱负,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我们要在自觉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中找准坐标定位、打开视野格局,以“世界一流的使命担当”来实现“冶金强国梦”“冶金报国梦”。
  弘扬企业家精神,还要积极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充分体现央企的责任担当。去年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中国二十二冶协助各地政府紧急建成唐山、邯郸、上海、衡水等13座方舱隔离点,被评为河北省唐山市第一批抗疫先进集体。此外,我们还向边远艰苦地区派驻优秀的援疆、援藏及驻村扶贫干部;通过购买消费扶贫产品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毅然接手能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烂尾”项目……以一心为民的朴素情怀,把职工群众和老百姓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
  刘怀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要求我们弘扬企业家精神,尤其在目前中国以及中国钢铁行业所面临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下,再次提出企业家精神非常重要。我认为企业家精神包括4个方面内容。
  第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我们应该说,企业家是稀缺资源,我觉得企业家精神更是稀缺资源。创新不仅包括技术上的创新,同时还有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文化创新。随着时代的变化,创新的内涵也在不断的进化。
  第二,坚韧是企业家精神的基因。应该说,不管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还是外资企业的带头人,如果没有坚韧的精神,很难带领企业披荆斩棘,顶住市场的变化。钢铁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更加需要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第三,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企业家精神必须包含合作的动力。每个企业家如果有合作的精神,那么这家企业的发展动力就会很强,成长空间也会很大。
  第四,责任是企业家精神的底色。任何企业家应当有保留不变的精神底色,包括对股东、对员工、对社会等。
  2、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环境纷繁复杂,国内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在此种形势下,您认为钢铁、冶建等钢铁产业链企业应抢占哪些发展的制高点,实现高质量发展?
  张志祥:我认为是创新、低碳、国际化。当前行业竞争激烈,唯有创新才能在存量市场中活下来。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前沿低碳技术、低碳产品都是未来的竞争点。走出去也是未来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内钢铁企业走出去,并获得了成功。结合当前国内外及行业形势,未来的国际化布局也是竞争方向。
  朱小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之下,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一定经营压力。如何应对?我认为,应当把钢铁产能转化为高端技术力量。
  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我们公司前5年生产的粉末冶金材料,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问题,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目前这个产品在国内外都供不应求,我们不仅拥有了定价权,而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另外一个例子是钛合金材料。当前,我们正在为国际上一个电子产品大客户A生产钛合金材料,同样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经济效益方面也比较可行。这让我深刻认识到,钢铁行业不应再去盲目扩张增量,而应在个性化供应领域寻求新的突破。
  目前,中国钢铁企业的装备基本是世界最顶级的,但我们的技术现代化、产品现代化,是接下来要去深入研究的,一定要在质上做文章。我们天工国际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公司生产的产品50%用于出口,在这当中的50%出口到德国,30%左右出口到美国,20%左右出口到东南亚及其他国家。所以,我认为当前的关键问题是,我们如何提供个性化服务,怎样让自己的新产品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袁斯浪:作为“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我们首先要站在钢铁强国的高度,支撑中国钢铁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数字化发展及产品高端化发展。主动把握机遇、积极作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助力中国钢铁先进制造技术上台阶。
  其次要持续培育发展冶金核心装备、核心技术、核心人才,以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无可替代的冶金全产业链整合优势、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保持在冶金建设方面的“话语权”。
  我们将推动“世界一流冶金建设国家队”再拔尖、再拔高、再创业:以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再拔尖,重点解决原始创新和“卡脖子”技术创新等问题;以全产业链集成整合优势再拔高,将设计施工等传统优势链条做得更优,把核心技术装备化的薄弱链条补强,把运营服务的缺失链条补全,提升在钢铁生态圈中的系统控制力;以持续不断的革新创新能力再创业,实现市场内拓外展。
  最后,要精准把握冶金行业和建筑行业在转型发展中的融合点,以科技创新开辟战略转型的新航道。通过广泛推行新型钢结构住宅,特别是符合建筑产业工业化、智能建造、绿色建造发展方向的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等,进一步拓宽钢铁行业应用场景,带动冶金、建筑两大行业深入有机融合、同步转型升级。
  刘怀平:中国钢铁行业在未来几年的新变革已经势不可挡。体现在哪里?我判断,第一是规模不会再有大的变化;第二是内部的竞争非常残酷,因为市场需求在变化,供给侧一定会发生大的变革;第三是高质量发展这个总的顶层设计将推动钢铁行业变革。
  现在怎么来适应这个变化?我认为,不是强者生存,而是适者生存。中国的钢铁行业应多借鉴水泥行业的经验,通过一系列合作、重组、升级,让中国钢铁行业在市场的大波动下,实现效益小波动。
  具体而言,钢铁行业应当用“三化”来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一是产品高端化。朱小坤代表提到的个性化,我认为本质是差异化,而差异化的本质是高端化。一家实体企业所有东西都会体现在产品上。产品高端化是实体企业,尤其是像钢铁行业等传统制造业的核心准则,必须要抓住这个核心。
  第二是生产智能化。当前,虽然也有一些钢铁企业在智能硬件、工业软件、算法模型、支撑平台4个维度推进智能化,但钢铁行业实现生产智能化仍然任重道远。
  第三是企业绿色化。一个企业不实现绿色化生产经营,必然得不到政府重视、民众支持,最终也得不到客户的支持。
  在实现“三化”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科技支撑、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全行业重视,包括媒体给予的宣传引导等,这些都很重要。
  3、在实现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提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能否分享一下您眼中的世界一流的、受尊重的企业是怎样的(具备的核心要素,可举例)?请您结合贵企业情况,谈谈我国钢铁产业链企业还需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张志祥:美好企业是世界一流的、受人尊重的企业。其核心是与相关方(供应商、客户、员工、社区等)共同发现价值、共同分享价值、共同创造价值。
  例如,我们目前正在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搭建一个由一流供应商、一流设计院及设备制造商、下游头部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共同组成的科研生态圈。这个生态圈涵盖供应商、客户,也包括研究机构,目的是推动供应链走向创新链,让每一个项目都成为精品工程,帮助下游头部企业提高竞争力。我们也积极投资产业链上的一些优秀的科技企业,与其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推动创新链向价值链转变。最后,我们还从掌握前沿科技信息、完善创新组织和培养人才、提供完备的创新条件、优化体制机制和建立创新文化等层面,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开拓创新思维,让创新渗透进每一个角落,成为企业的基因。
  朱小坤:我认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标准,除了刚才说的产品高端化、个性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技术研发队伍。没有很好的技术队伍,就不可能有更多核心产品投放到市场;没有核心产品投放到市场,企业生存就有问题,更不要说赚钱了。所以,一流企业首先要打造一流的技术人才、科学研究队伍,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智能化。现在企业的管理,如果还用以前那种原始的生产模式,是完全不能实现目标的。在和某客户合作以后,我们对于生产智能化的要求提高了,尤其在大数据智能化方面,我们将推动科学管理升级。
  第三,绿色低碳。任何一个一流企业如果没有很好的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就称不上是一流企业。尤其在当下,低碳、绿色环保是一流企业必备的基本标准。
  袁斯浪:我认为,世界一流企业应具备的核心要素主要有3个方面。
  第一,应该具备现代化的企业管控体系。管理体系是保障一流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根基所在。我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重点发力:一是与时俱进地完善组织架构,建立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管控模式;二是优化制度供给,建立适应客户、面向市场、运转高效的制度体系,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三是规范管理流程,建立一整套相互制衡、流畅高效、管理智能的业务流程。
  第二,从培育核心技术、核心人才、核心装备等方面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一流企业实现基业长青的硬核所在。我们应从3个方向入手。一是打造核心技术,依靠专利、技术标准等打造多层次、全方位独占鳌头的核心技术优势体系;二是打造核心人才梯队,聚焦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专家团队建设,不断提升人才竞争力;三是打造核心装备,锤炼真正叫得响、过得硬的“拳头产品”。
  第三,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我们应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基础上,及时对新时代企业文化内容进行再更新、再扩充、再完善、再丰富,进一步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追求。
  成为世界一流企业,我认为,钢铁产业链企业应这样发力。
  一是学习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做强做优主责主业品牌,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钢铁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强链,培育打造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注重加强细分领域产品客户需求、技术工艺、行业标准等内容的总结提升,找准适合自身发展定位的核心品牌和发展路径,努力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细分市场“单项冠军”和行业“头部企业”。
  二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持续优化科技研发平台布局,加大科技经费投入,加强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聚焦独占鳌头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生产工艺绿色化、生产流程智慧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融合化等方面,实现原创技术新提升。围绕市场和业主需求,在细分领域锻造核心技术优势,打造专家型品牌,打通核心技术产品化产业化路径;以项目为载体,挖掘总结和研发具有行业话语权的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引领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刘怀平:打造一流企业是我们所有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实体企业的共同愿望。对一流企业的理解,我认为是“三有”。
  一是有价值实现的能力。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形态的一种,应当创造符合社会进步、符合人类共同愿望、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价值。
  二是要有核心竞争力。作为为钢铁企业提供服务的企业,我们也要从技术、团队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去打造核心竞争力。
  三是要有与社会和谐的文化。企业是社会组织,必须要与社会和谐共生。一个钢铁企业如果离城市很近,甚至是在城市内,我们如何形成和谐社区工厂、和谐城市工厂?这是很重要的。和谐是一种软实力。一流企业更应该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中,让自己的企业更有生命力。
  我觉得中国钢铁产业还需要从降本增效、产业链协同、绿色低碳等方面发力,打造钢铁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4、当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将为钢铁行业或钢铁产业链带来哪些更深刻的变革?您认为,在这个过程中,钢铁产业链企业需要抓住哪些机遇?
  朱小坤:我们在国外有11家销售公司,国内有12个销售公司,我们的产品更加注重专业化服务、定制化生产。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势下,我们更加要坚持这一点。
  袁斯浪: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环境下,钢铁工业必将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以“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新兴产业、绿色环保、社会民生等为重点投资领域的冶金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蕴含广阔发展空间。
  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特点,给广大市场主体释放了清晰的信号。作为钢铁产业链的冶建企业要抢抓发展机遇。
  一是开拓创新。中国二十二冶要在巩固河北冶金市场的同时,加大南方冶金市场开发力度,加速推动冶金市场“南北呼应”新格局形成;加速向冶金市场高端发展,在“铁钢轧焦”优势领域锻造核心竞争力。
  二是加速推动科技创新与数字化升级。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推动工作便捷高效,重点加强智慧工地、智慧工厂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利用数字化打造核心品牌业务优势,深度推进专业化整合。
  三是着重塑造诚信美誉的企业品牌。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企业诚信经营、项目诚信履约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因此,必须将品牌价值与诚信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赢得客户尊重和认可筑基树标。
  刘怀平: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根据国内外新形势所做的一个顶层设计。
  我认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对钢铁行业及钢铁产业链可能会产生3个深刻的变革。第一是规模变革。全国统一大市场后,要求钢铁行业在规模上不能再去扩张了。一旦扩张,这个统一大市场会是一个比较乱的市场,一个“内卷”的市场。第二是区域变革。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进一步要求钢铁企业加快区域协同。第三是工艺变革。钢铁生产工艺的变革核心就是创新,包括我们说的短流程、智能化、数字化,这些都是工艺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钢铁产业链企业要抓住哪些机会?我觉得有这样几个方面。对内最大的机会就是绿色低碳,对外就是拓展应用场景。比如刚才袁斯浪代表提到的,钢铁如何跟建筑行业融合,拓展下游应用场景,这些都是钢铁行业接下来的发展机会。总而言之,我们既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也有内部和外部的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