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两会报道组记者 樊三彩 报道
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举行发布会。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建龙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祥在会上表示,未来,建龙集团黑龙江区域各公司将以国家高质量发展为指引,向经营性企业、数智化企业、创新型企业、美好企业转型,实现了区域营收1500亿元、本地化资源年供给1600万吨、哒哒智运和建龙哈轴两家企业成功上市的“三大远景目标”,为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两会期间,张志祥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聚焦业内关注的热点,畅谈了建龙集团钢铁、资源“双主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图为张志祥代表
强化资源主业顶层设计 着力形成5000万吨精矿产能
2022年,建龙集团专门成立矿业发展部,负责集团资源板块工作。“我们成立矿业发展部,目的是加强资源主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资源主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张志祥表示。
张志祥介绍,建龙集团目前有两个铁矿项目被列入“基石计划”,分别是辽宁思山岭铁矿项目和黑龙江翠宏山铁矿项目。另外,他们还在积极推进将黑龙江汤旺曙光铁矿纳入“基石计划”。
思山岭铁矿规划的采选产能规模是3000万吨/年。项目分两期建设,目前基建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待后续条件具备就进行试生产。“我们的目标是力争5年内把思山岭铁矿建设成为国内国际一流的矿山。”张志祥表示。
谈及资源主业目标,张志祥提出:“我们资源主业的长远目标是形成5000万吨精矿年产能,强化对钢铁主业的支撑。同时,在铁矿资源高效开采、矿物资源综合利用方面持续创新,挖掘矿产资源全生命周期开发价值。”
国内布局已基本成熟 未来将参股优质项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在钢协第六届会员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提出:“很多优势企业是有能力、有意愿通过主动的联合重组为企业争取新的发展机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的。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赋予企业的本能。”
近年来,建龙集团先后兼并重组了西林钢铁、哈轴等企业,成为以钢铁为核心、拥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大型重工产业集团。目前,该集团拥有14家钢铁子公司,具备每年4200万吨钢铁生产能力和4400余万吨铁矿石开采、选矿能力。
“通过近些年来的重组整合,我们在国内的布局已经基本成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张志祥表示。谈及重组初衷,他指出,这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如重整西林钢铁、北满特钢、哈轴等老牌国企,一方面是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同时也是落实国家对钢铁行业通过整合提升集中度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是出于建龙在产能布局方面的考虑,提升区域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
关于未来的发展目标,张志祥介绍,今年7月份,马来西亚东钢二期300万吨/年项目即将建成投产。“未来,我们将重点围绕马来西亚东钢项目形成年产钢1000万吨规模的目标发力。”张志祥表示,“参股目标方面,我们通过参与本钢混改已经实现参股的目标,后续将继续关注优质项目,通过品牌和管理输出来实现目标。”
科技创新形成经验 将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
2021年至2022年,建龙集团共计18个项目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16个项目通过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组织的成果评价。目前,该集团已拥有4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近年来,建龙集团一直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并且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张志祥总结道。他向《中国冶金报》记者分享了建龙集团在推进科技创新工作中,初步形成和积累的经验。
一是聚焦创新的3个来源,即降本增效、精品工程、客户需求。我们鼓励和要求各子公司科研人员立足这3个来源,挖掘创新专案和课题,制订极限目标,开展科技创新工作。二是通过加强产学研协同、投资科技企业等方式,不断搭建和完善由一流供应商、一流设计院及设备制造商、下游头部企业,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共同组成的科研生态圈。“目的是推动供应链走向创新链,让每一个项目都成精品工程,帮助下游头部企业提高竞争力。在联合创新过程中,与相关方共同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分享价值。”张志祥代表介绍。三是积极投资科技企业,与其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进而推动创新链向价值链转变。四是从掌握前沿科技信息、完善组织结构和培养人才、提供完备的创新条件、优化体制机制和培育创新文化4个维度,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让创新成为企业的基因。
今年初,建龙举办了其第二届科技大会,评选出了31项优秀科研成果,以及在创新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合作单位等,奖励总金额达到3460万元。奖励更多向基层科研人员倾斜,鼓励他们甘坐科研“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
“今后,我们将在不断加大奖励力度的同时,继续强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子公司专职研究人员比例要达到1%,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要达到10%。”张志祥强调,希望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