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通讯员 常云琪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就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作为制造业中的关键性行业,钢铁工业加快推进产业绿色化转型,不断奏响绿色低碳发展“协奏曲”。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宝钢”)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国五矿中国中冶旗下专门从事冶金运营服务的骨干子企业,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绿色低碳发展贯穿冶金运营服务全领域、全过程,进一步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钢铁工业绿色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探索绿色运维新模式 提升服务品质
在高标准、高规格运营服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30家钢铁企业的过程中,中冶宝钢依托极致专业化冶金运营服务能力和丰富的运营服务经验,围绕冶金运营服务主责主业,努力提升绿色化、低碳化冶金运营服务技术水平,助推钢企建设清洁美丽“花园式工厂”。

中冶宝钢运营服务的宝山股份东山基地——湛江钢铁

中冶宝钢运营服务的宝钢股份宝山基地
优质施工加速推动钢厂绿色化改造。中冶宝钢高质量承建重庆钢铁翻车机封闭改造项目,破解施工环境复杂与施工工艺繁琐的双重难题,聚焦遏制翻车机作业扬尘污染核心任务,通过对翻车机室面积达660平方米区域实施全封闭改造,新建清车余料线和溶剂清车线钢结构厂房,配套建有通风、智能照明及雾炮除尘系统,构建起全方位污染防控体系。中冶宝钢运用工程项目在线管理系统,高质量建设皮带通廊及建构筑物整体封闭及基础改造项目,不断优化资源配置、精准推进成本分析、实时开展风险预警防控,累计完成彩钢瓦(板)、门窗安装面积达26.3万平方米、各类钢结构安装量超3200吨、钢结构基础混凝土浇筑量超1000立方米,各工序施工质量全面达标。

中冶宝钢运营服务的炼钢精整一体化项目
发挥优势助力钢厂节能环保。中冶宝钢发挥全产业链冶金运营服务优势,以离线施工与在线改造相结合的方式,高质量实施蒸汽系统改造、热轧加热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等余热余能利用工程,为落实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实现资源“应收尽收”提供中冶宝钢方案。在中南股份蒸汽利用效率提升工程中,中冶宝钢实现焦化区域、炼钢区域、轧钢区域蒸汽管网系统的拆分重组,达到蒸汽划区供用,减少蒸汽长距离输送过程的损耗,提高蒸汽利用率。中冶宝钢高质量推进湛江钢铁热轧厂加热炉余热回收节能改造项目,在核心环节排烟管道改造施工中,通过优化作业项目、精细施工管控、强化人员配置、完善组织协调等方式,克服生产线停机时间短、管道安装工程量大、高空作业风险高、现场协调难度大等困难,高效完成施工任务,助力湛江钢铁热轧厂加热炉余热回收效率提升。

中冶宝钢运营服务的湛江钢铁氢基竖炉区域
优质运维助力生产工艺改进。在氢基竖炉运营服务领域,中冶宝钢以设备为核心,调动全系统资源,收集规整设备图纸117套、项目初步设计3册、编制维修作业标准145篇、覆盖40台设备,为后续的设备检修提供指导;通过抽调骨干、内部培养、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提前储备项目人员;提前配置18项、共计166台(套)固定资产;提前采购158项、共计1297个常规工器具,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支撑。在烧结机组烟气净化环保设备生产运维方面,中冶宝钢自主研发了“活性炭圆辊检测装置”“半干法脱硫系统布袋捉漏装置”等设备,开发了脱硫岛集成清灰系统,形成了发明专利、技术成果33项,其中“烧结烟气脱硫系统运维技术及装备的开发与应用”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得中施企协会科学进步奖二等奖,实现炼铁烧结环保设备的安全清洁、稳定高效运行。
提供低碳服务新方案 实现清洁运输
在“双碳”目标引领与环保政策升级的大背景下,中冶宝钢积极响应钢铁行业对绿色装备的需求,凭借创新驱动,相继推出了无轨化电动加料机、纯电无人运渣车、新能源冶金大物流水渣车等一系列绿色装备,在多个环节实现动能升级,为工业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中冶宝钢自主研发的智慧绿色废钢配料运输系统
动能升级,研发新能源车辆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随着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炉口运输设备的尾气排放问题成为工厂室内运输的污染难题。中冶宝钢聚焦加料机研发升级,成功推出“中冶重机”品牌无轨化电动加料机。这款设备采用清洁能源驱动,以三相异步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缆卷筒和电滑环实现电力传输,直接利用工业用电驱动电机,无需二次能量转换。这不仅省去了蓄电池车辆的充电流程,而且运行安全、稳定,适用于局部空间作业,实现了工作效率与节能减排的双提升。同时,在渣场运输领域,中冶宝钢针对铜冶炼行业的特定需求,研发出EYZC-65型纯电无人运渣车。该车整合了电机驱动、电池管理技术等众多前沿技术,能在复杂且严苛的渣场作业环境高效运行。该车充分采用模块化设计,生产灵活高效,自重轻、载重量大、转弯半径小等特点突出,并配备先进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设备,不仅可以实现自主背罐、运罐、放罐功能,还能对运行数据实时反馈,满足多种驾驶模式需求,填补了国内无轨智慧渣场专用设备的空白,为冶金行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冶宝钢高质量推进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原料输入皮带系统改造项目
而早在2021年6月下旬,中冶宝钢首台新能源冶金大物流水渣车ESZC-50成功下线。中冶宝钢研发团队经过考察和对比后,将纯电驱动力作为动力转型目标。该车采用磷酸铁锂动力锂电池作为动力源,设计冲、换电双模式结构,蓄能方便快捷,续航里程长,满足冶金工业高强度作业需求。该车实现零碳排放,且能耗低、故障少、检修方便,相比燃油车优势显著,进一步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运营成本。
动能回收,挖掘潜在效益降低能量损耗。在新能源车辆研发过程中,中冶宝钢高度重视动能回收利用技术,以降低能量损耗,实现节能最大化的设计目标。以新能源冶金大物流特种车辆为例,系统特别设计了动能回收机构,在行车制动、车辆下坡及工作机构工作过程中,能够实时回收动能并将其转换为电能。这种创新的能量回收模式,有效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绿色动能的高效循环,展现了中冶宝钢在技术研发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和节能理念。
车辆改造,旧设备焕新注入低碳基因。除积极研发新能源车辆外,中冶宝钢对原有车辆进行“油改电”升级改造,使其符合低碳环保的时代要求。根据钢厂生产需要,中冶宝钢对载重35吨抱罐车进行“油改电”改造升级,采用更为环保的纯电动力方案。比如,借鉴新能源车辆的经验,中冶宝钢对黑龙江紫金铜业载重75吨抱罐车的原有的燃油驱动部分替换为纯电驱动力,并配备动能回收机构,减少碳排放与能源浪费,还可提升原有车辆的智能化水平,增强其节能与环保性能;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升级、加装智能控制系统,优化车辆的运行参数,实现更精准的能源管理和降低能耗。
中冶宝钢在绿色装备发展上的创新实践,不仅是对国家“双碳”目标的积极响应,更是其在工业制造领域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这些绿色装备的研发与应用,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还能对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重要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加快资源循环再利用 推动产业升级
中冶宝钢聚焦钢铁冶炼过程中的废弃物综合再利用技术,通过技术赋能冶金运营服务,不断锻长板、补短板,加快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脚步,构建资源节约型运营服务体系。
全天候保障绿色冶炼。钢渣是炼钢过程中产生的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冶宝钢坚持问题导向的工作思维,主动扛起责任发起绿色革命,向宝钢股份宝山基地提供全产业链渣处理运营服务。多年来,中冶宝钢参与了宝钢股份钢渣处理装置的研究应用、科研攻关和技术改进并负责全过程运营,为钢渣尾渣的资源化综合利用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中冶宝钢坚持精益求精的品质坚守,持续推动钢渣二次处理工艺和设备创新研发,建立集约化、产品化、高效化、环保化的钢渣二次处理产线处理宝钢炼钢厂各生产单元产生的钢渣,提高了钢渣高附加值产品转化率和返生产利用率。在钢渣三次处理方面,中冶宝钢打造钢渣环保处理与绿色高效利用业务,形成了“多元化-梯度”粒化应用体系,研发了“粉、沙、砖、土”四大类产品,在解决钢渣固废处理的同时以高端产品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中冶宝钢运营的钢渣返生产利用中心
绿色化运维炼钢生产。废钢是当今钢铁冶炼的关键原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保效益。中冶宝钢高度重视绿色低碳发展和技术创新,推进冶金运营服务工艺升级优化,为炼钢生产提质增效提供技术支撑。为改善废钢运营服务工艺、提高服务效率,中冶宝钢针对生产环境复杂、人工作业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等痛点进行攻关,开发我国首个智慧绿色无人废钢配料运输系统,有效实现远程化废钢装载、智能化路线规划、无人化废钢转驳、绿色化废钢运输、一体化料场管控,促进废钢供应效率提升。该系统在湛江钢铁投用,可使作业人员数量缩减近50%,实现无人化、少人化运行,其路线优化功能可以缩短运输距离,提高运输效率。
智能化驱动高效运维。中冶宝钢推进“渣处理滚筒全寿命状态监测及智能诊断模块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两年的研究和实践,研发了可动态计量进渣量的智能化滚筒及附属设备,构建了滚筒运行工艺参数优化模型,生产设备管理人员通过电脑端、手机端随时掌握滚筒运行状态,查看状态趋势分析,提前落实设备状态干预,实现了对生产数据的精准调控。同时,该项目在钢渣处理集控中心大屏实现联动显示,延长了滚筒链板机、刮板机、斗提机等关键设备寿命,提高了滚筒生产效率。该成果已在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一炼钢滚筒渣处理运维项目中应用,全天候监护滚筒有效运行。在其研发过程中,中冶宝钢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受理发明专利3件及登记软件著作权2件。
中冶宝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全天候、全流程、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冶金运营服务优势,加快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争做绿色低碳冶金运营“领跑者”,积极融入钢铁绿色低碳“生态圈”,为钢铁行业绿色化低碳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