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黄骅港河钢码头5月份兰炭过港9.12万吨 助推业绩逆势而上

2020-05-20 10:46:00

  “2#泊位6000吨内贸兰炭船舶已经作业完毕离泊,1.1万吨级外贸吨袋兰炭预计上午9时可完成装船;24小时内兰炭铁路集港2列……”日前,在黄骅港生产调度中心内,高频对讲机传来的各项数据显示,河钢码头以兰炭为主的绿色清洁型能源过港业务“火热”。

  今年以来,受年初行业传统淡季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港口吞吐量和贸易量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河钢物流黄骅港公司积极开拓新市场,继成功开辟外贸铝矾土国际航线和小品种矿期现货交易市场两大创新型业务之后,又发展起以兰炭为主的绿色清洁型能源过港业务,为港口运营培育了新的增长点。

  截至5月18日,公司全年累计完成集装箱作业125列,过港40.6万吨,年累计铁路作业755列,实现吞吐量235.3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5月份实现兰炭下水9.12万吨。

  “兰炭具有化学活性好、热值高、工业有害元素含量低、无污染等优点,附加值高、市场需求广,是冶炼、化工等行业必需的能源货种。”河钢物流黄骅港公司商务二部副部长刘冠汝表示,大力发展这种绿色新型货物过港业务,既契合国家环保政策,又有利于公司在“列强环伺”的港口行业内脱颖而出,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

  万事开头难。开展业务初期,运输资源少、物流不畅等问题接踵而至。刘冠汝回忆,首先是运输资源的稀缺。“各区段铁路资源相对分散缺少整合,运载车皮数量也相对不足,汽运集港资源更是无从谈起。3年前省里就全面停止‘汽运煤’,而当时兰炭这类绿色清洁能源还未形成完善的供应链市场,因此在这方面政策法规上还处于‘真空’”。

  破解难题贵在实干。为拓展客户资源,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重点打造“双百工程”,下大力挖掘内陆铁路沿线七个地区的兰炭“白货”市场,同时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为解决物流问题,他们借助国家“公转铁”政策红利、北方部分铁路资源整合、沧港和邯黄铁路接轨等黄金机遇期,为客户谋划了一条发货便捷、运输时效性强、物流成本最低的铁水联运线路,开发了集装箱和铁路“重去重回”作业。5月6日,在各方支持下,公司成功实现汽运兰炭集港,成为黄骅港地区首家实现汽运兰炭集港的港口企业。

  黄骅港公司的一系列举措带来兰炭资源过港业务的持续向好。不仅推动铁路集港量的大幅提升,还进一步平衡了公司集疏港、船舶装卸的作业结构,增强了公司抵抗市场波动的能力,兰炭的大量出口还成为公司外贸业务新的增长点。(戴玮序)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3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