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多元产业

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
——马钢物流公司5年来营业收入、利润翻三番的秘诀

2021-01-06 08:38:00

  本报记者 章利军 通讯员 俞国沛
  自2015年9月份成立以来,马钢物流公司经营业绩连年大幅提升:从2016年至2020年,营业收入、利润翻了三番,净资产收益率从10%提高到14%,人均年营业收入从82万元提升到253万元。
  进入2021年,该公司以夯实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运营模式为导向,编制了未来5年的奋斗目标:发展成为中国宝武物流基地新模式的实践者、示范者,构建安徽及周边区域物流运输体系,发挥物流+资产的优势,拓展社会业务,成为区域物流市场的开拓者。
  品牌建设成果丰硕
  近年来,马钢物流公司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积极拓展外部市场,在内河水路运输、集装箱公铁联运、区域道路运输等方面逐步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出现了从最初“到处找业务”到现在“业务找上门”的可喜变化,外部客户数量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现在的50余家,外部收入持续增长。
  该公司一直致力于培育马钢物流品牌,品牌建设成果丰硕。
  2017年,该公司牵头申报的“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立足皖江城市带的马鞍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同年,该公司获评为安徽省马鞍山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2018年,该公司获评为国家5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是当时国内钢铁行业首家、安徽省唯一一家;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获评为马鞍山市“专精特新”企业;“马钢物流品牌战略创新与实践”入选2018年度中国企业品牌创新成果榜单。
  2019年,该公司成功举办“马钢杯”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获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构建‘绿色、智慧、协同、共享’综合型大型钢铁物流公司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马钢物流品牌战略创新与实践”获得中国企业品牌创新成果奖;“一种铁路平板车超长型钢材装车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2020年,该公司“以多式联运助推钢铁物流生态圈建设的创新与实践”获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
  经过5年多来的发展,该公司完成了内部物流资源整合,优化了钢铁主业物流服务保障运行模式,积极开拓了外部物流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该公司充分利用国家对物流行业的政策支持,抢抓国家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机遇,实现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从“运输企业”向“物流产业”的转变,为全面融入中国宝武提供了坚实基础。
  盯紧目标稳步前行
  为了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马钢物流公司制订了详实的举措。
  一是全面对标找差,提高运营质量。该公司将对照中国宝武“超越自我、跑赢大盘”的要求,全面对标找差,对标国内同行业先进企业,保证同类业务关键绩效类指标、效率类指标、资源配置类指标等系统性对标找差措施落地见效;开展制度体系修订工作,逐步建立流程管理模式,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持续开展劳动(人事)效率分析评价工作,促进人事效率提升;加强费用管理,严格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管理。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打造示范项目。该公司已根据产业化发展方向,编制了《马钢物流战略规划(2021年~2023年)》。在新一轮规划期内,该公司将进一步布局安徽省马鞍山市及合肥市等区域,策划推进3个~5个重点项目,并将其打造成马钢综合物流服务体系的标志性示范工程。同时,该公司联合安徽省港航集团投资建设安徽合肥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将其打造成流程最短、成本最优、服务最佳、品牌最响的“四最”示范性高端现代智慧综合物流园;以收购示范物流园、港口为抓手,布局建设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实施集装箱集疏运项目,尽快通过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验收。
  该公司旗下马钢汽运公司将按照运输主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的思路,充分发挥专业化品牌优势,紧跟客户安全、环保、高效运输需求,匹配产线工艺,主动推介特种车辆运输服务,提升特种车辆运输收入占比,进一步增强服务马钢股份生产物流运输业务的黏性,同时努力拓展汽车产业链业务。
  三是打造智慧物流,扩大品牌效应。该公司将加快物流信息化步伐,结合企业业务总包特点,依托欧冶物流产成品智慧化平台,面向该公司本部、子公司、承运商、仓储商与运营客户,采用“标准功能+属地定制”的方式,加强业务协同,提升管控能力,建设马钢物流智慧运营管控平台;加快知识产权布局;对智慧仓储、智慧码头、智慧园区及信息化系统等项目建设过程和实施后的相应成果进行转化,并申报相关知识产权;推进下属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中国冶金报》(2021年1月6日 08版八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