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王金侠 通讯员 邱梅
今年初,鞍钢工程发展建设机电分公司深陷生产经营困境。该公司坚持用三项制度改革破局,统一思想,精干队伍,迸发活力,提高效率。1月份~5月份,该公司市场签约总额为3.7亿元,完成全年指标的61.67%。
聚人心,达共识,订措施,确保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该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劳动生产率偏低、人工成本占比高等制约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以“共奋进、促改革、脱困境、谋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干部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从“如何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效率?”“如何推进班组作业成本承包,打破大锅饭,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多劳多得?”等角度解放思想,开展大讨论,为企业把好脉、谋良方、出佳策。同时,该公司借鉴朝阳钢铁“授权+同利”模式,在第一季度与基层单位签订了以“毛利贡献额”为主要考核指标的经营承包合同;绘制市场营销地图,采取市场营销人员“底薪+提成”方式,加大市场营销力度,不断增加市场份额;进一步向基层下放领导班子组阁权、用工选择权、薪酬分配权、材料采购决策权等,全面激发基层活力;制订班组作业成本费用包干工作实施细则,提高劳动效率。
在精简机构、压缩编制、干部能上能下方面,该公司坚持“小机关、大部制、服务型”原则,将11个原机关部室及所属中心压缩成“3部室、2中心”,部门压缩比例为55%;机关岗位部门及所属中心岗位定员由89人削减至57人,压缩比例为35%。维检工区实行扁平化管理,取消工区下的21个作业区,由工区直接管理一线作业班组,缩短管理链条,提高劳动效率。根据基层单位的人员总量、管理幅度等因素,坚持“一队一策”的原则,基层单位自主优化设置定岗定员,合理配置专、兼职业务人员,将原来的110个岗位减少至90个,压缩比例为18.18%,并且公司内部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1月份,该公司高质量完成招聘工作,优化人员替代劳务用工,充实外埠临时项目部,预计全年降低人工成本218万元。
在全员绩效、分类评价、收入能多能少方面,该公司制订了绩效与薪酬评价考核办法。机关部门工资采用“基本岗薪+绩效工资”方式,绩效工资随机电分公司经营成果与岗位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挂钩。基层单位管理人员工资实行全额绩效制度,基层正式职工绩效工资与所在单位利润、销售收入、资金3项指标挂钩,指标权重比例为7:1:2。第一季度,基层正式在岗职工月收入最高达到1万元,最低为1610元。一线职工则采取同利机制,工资与劳动成效挂钩,采取工时工资、定额计件、班组承包等方式结算,鼓励班组职工承包作业成本费用,多劳多得,提高效率。同时,该公司明确委派制劳务职工与正式在岗职工一样,在什么岗位上就按什么岗位绩效考核取薪。对于长期协力劳务职工,工资按工时结算,多劳多得;对于零散劳务职工,该公司建立劳务用工基本指导价季度动态调整机制,劳务费按项目作业成本进行总量控制,根据作业量和劳动效率核发劳务费。
在内部对标、监控指标、开展人力资源优化方面,该公司坚持强化人工成本管控。该公司在基层单位年度契约化经营责任状中明确人工总成本占比专项考核指标,并每月召开经营例会,逐个通报基层单位指标完成情况;开展内部专项对标工作,在重点年修项目中开展“三比、三看、三保证”立功竞赛活动。比效率,看谁的劳动生产率高;比成本,看谁的同工种人工费用低;比效益,看谁的经营利润高。同时,该公司要求保证安全、质量、工期,通过内部对标价格、效率、效益,确保每个年修工程都盈利。
通过三项制度改革,1月份~5月份,该公司市场签约额达到3.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61.67%。其中,鞍钢市场签约额达到2.8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59.17%;外埠市场签约额达到8600万元,完成全年计划指标的71.67%。此外,该公司服务鞍钢模式实现新突破,对鞍钢股份鲅鱼圈分公司1580热轧公辅系统进行功能性包保,全年合同金额为732万元;外埠维检业务实现新突破,中标800万元青钢高炉设备维检项目。热轧工区班长李志厚通过班组作业成本承包,5月份收入比4月份多了1500元。他高兴地说道:“我以后还要参与承包,不仅收入提高了,觉得自己的综合能力也提升了。”
《中国冶金报》(2021年7月14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