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沈小平
“我们要拓展服务半径,贴近服务主体,向服务链条的更远处延伸。我们还要挑战不可能,把校企共建机加工基地‘制造+服务’的品牌做好、做实、做响!”5月份,首钢水钢集团总经理,博宏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达勇到水钢博宏创业分公司校企共建机加工基地,鼓励校企共建机加工基地负责人周涛要发挥好工匠团队攻关精神,敢于挑战技术难题,在为水钢高炉提供高质量钻头、钻杆产品的同时,积极拓展外部市场。
“4月29日,我们满怀信心,把加工好的钻头样品送到水钢铁焦事业部高炉生产人员手中试用。他们都说很好用,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同时,还让我们再配送一批钻头、钻杆过来。”周涛继续向领导汇报道。
钻头、钻杆主要用于高炉开口出铁,对稳定高炉生产工序、保证生产节奏起着重要作用。4月22日,水钢博宏创业分公司校企共建机加工基地通过竞标,承担了为高炉加工钻头、钻杆的任务。
任务就是命令,保供就是责任。为了坚决完成高炉保产任务,不让“保产列车在博宏耽误一分钟”,周涛带领团队于4月22日赶到贵阳等地考察,随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加工基地,并及时组织“六盘水市金牌工人”米树志等人生产加工样品。他特别交待米树志:“老米,这次钻头、钻杆的生产加工任务关系到高炉的稳定生产,不仅不能耽误,还要保质保量,你要带领徒弟们多辛苦一些,确保高质量完成加工任务。”
“这属于特种钻头,要铣,要钻,要车。主要是它的内孔是波形大螺纹,很少见,非常考验加工能力,不过我们有信心干出来!”在加工基地,大家拿着钻头样品,开始了技术研究和讨论。
“先测量参数,我们要尽快编制数控车床的加工软件程序,用数控车床加工,才能保证钻头加工的数量和质量。”找准了方向,他们说干就干,设计了上千条的加工指令,不断完善后,很快便制订出了加工方案。
为克服普通刀具和车床不能很好满足车出波形大螺纹的难题,精通数控车床技术的米树志带领徒弟们反复试验,重新磨制了波形刀具。该波形刀具非常好地适应了数控车床直线运动的特点,解决了波形大螺纹加工难题,使钻头加工效率提高了几十倍,质量也得到了保证。
钻头加工技术取得突破,米树志就带领王璐、段松等徒弟坚守岗位、分工协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近700套钻头、钻杆的加工任务。此次加工任务的完成,为高炉的快节奏、高质量生产提供了坚实保障,再一次展示出了博宏创业分公司敢于挑战困难的智慧与勇气。
《中国冶金报》(2021年7月14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