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用标准化启动绿色发展新引擎——王新江谈中国钢铁工业绿色生产体系相关标准编制进展情况

2020-07-03 12:20:00

  本报记者 徐可可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特殊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浙江、陕西、山西考察调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个鲜明主题贯穿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更是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钢铁工业的绿色生产需要标准来引领,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创新的标准体系。中国钢铁工业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就必须利用好标准化这把金钥匙,发挥好标准化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作用。中国金属学会从去年开始推进绿色钢铁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引领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和革命性变革,推进低碳转型升级,促进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日前,在连续召开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审查会的间隙,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接受了《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围绕“用标准化启动绿色发展新引擎”的主题,介绍了中国金属学会推进钢铁工业绿色生产体系相关标准编制的目标意义、进展情况和未来规划。

 

  《中国冶金报》记者:据了解,中国金属学会在2019年4月份开展了推进绿色钢铁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工作。请问开展这项工作的背景是什么呢?

 

  王新江:中国金属学会开展推进绿色钢铁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工作,旨在将标准化理论与钢铁工业绿色化发展相结合,构建绿色钢铁生产标准体系,促进中国钢铁工业的转型升级。这项工作的开展主要基于3个方面考虑:

  一是用绿色生产的标准引领行业创新。面对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在系统梳理现有相关标准、明确绿色钢铁标准化需求和重点领域的基础上,建立绿色钢铁标准体系,完善绿色钢铁标准顶层设计,并成套、成体系地推进绿色钢铁标准化工作,以引领钢铁工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是让标准化成为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化领域还没有形成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缺乏符合统一标准的绿色钢铁技术、产品、装备、工序、工厂、企业、园区、供应链等标准,严重阻碍了钢铁工业绿色化的健康有序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开展绿色钢铁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

  三是让钢铁工业的发展适应绿色需求。“十三五”将坚持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作为基本原则,要求钢铁工业实施绿色升级改造,绿色改造升级技术和工程亦逐渐发展成熟且全面推广,而与此相对应的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应的环保监控、绿色评价与服务等标准,开展绿色钢铁的标准化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冶金报》记者:您认为,推进绿色钢铁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工作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

  王新江:中国钢铁工业的绿色生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基础工作。未来,这些标准的实施,有助于更加科学合理地评价不同钢铁企业绿色生产管理水平,进行企业绿色制造分级,引导钢铁企业有序开展深度治理、节能减排。

 

  《中国冶金报》记者:我们知道,标准编制的工作流程非常严谨,而且任务繁重。中国金属学会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推进绿色钢铁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工作呢?

 

  王新江:为推进绿色钢铁生产体系的标准化工作,我们首先在中国金属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成立了绿色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随后在全行业征集绿色钢铁工厂设计、绿色园区管理、绿色生产管理以及绿色产品等方面的建议。

  目前,该委员会已更名为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标准化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均为业内专家。该小组负责钢铁工业绿色化技术领域技术标准发展规划、计划制订,标准项目的立项审查、标准送审稿审核及已发布标准复审等工作,旨在结合钢铁工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需求,制定满足市场、创新和技术需要的团体标准,建立绿色钢铁基础标准子体系,加强技术标准研制与应用对接,结合国内外绿色钢铁领域标准化工作基础和发展趋势,构建包含各子体系的绿色钢铁综合标准体系,形成涵盖技术研发、设备研制、标准编制、测试方法构建、检测与认证、评价与服务全流程的技术标准服务体系。主要工序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及辅料等生产工序。

 

  《中国冶金报》记者:您刚才提到“构建包含各子体系的绿色钢铁综合标准体系”,可否介绍一下这个体系的具体内容?

 

  王新江:专家们经过讨论和征集意见,确定中国钢铁工业绿色生产体系相关标准由通用规范、绿色制造子系统以及钢铁评价服务3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技术通用规范,主要是从钢铁生产全流程出发,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建立能耗、水耗、固体废弃物、噪声、气体排放以及碳排放等方面的基础数据通用标准,为建立子体系提供基础数据,为钢铁绿色制造技术建立评价系统。

  第二部分是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技术子系统,包括5个方面:

  一是绿色工厂设计子系统。这是为实现钢铁企业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排放超低化,考虑钢铁企业生产运行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环境友好、生产高效、质量优异、成本最优而建立的子体系,包括工厂规划,资源和能源清洁生产,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标准。

  二是绿色生产管理子系统。建立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以及智能化、数字化为基础的采购、生产、营销等工序的产业链组合等方面的标准。

  三是绿色产品子系统。建立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绿色原燃料、开发绿色产品,使用专项环保技术、专项节能技术,以产品(包括副产品)全生命周期为主线,全面考虑产品资源环境因素,按不同生产工序设计的生产、使用等方面的子系统标准体系。

  四是绿色园区(工厂)子系统。这是为推进工业园区产业耦合,实现近零排放,从宏观布局和微观协调方面考虑资源供应和环境污染控制耦合与共享,按照园区运作流程建设的子体系,主要包括生态环境及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共享、产业共生耦合、资源消耗与产出和污染物协同处理、环境友好型企业等方面的标准。

  五是绿色燃料子系统。建立满足下道工序绿色生产的原燃料标准体系,制订绿色原燃料采购、制作、加工、使用的流程和规范,强化绿色原燃料加工制作过程标准化和规范化,用绿色原燃料来确保绿色生产和绿色产品,成为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的起始和基础性标准体系。

  第三部分是绿色钢铁评价与服务标准体系。该体系为基于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特征,借鉴其他行业绿色评价与服务规范,考虑绿色钢铁的持续改进而建立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绿色评价、标识与报告和绿色服务等方面的标准,范围涵盖产品、装备、工序、工厂、企业、园区、供应链等绿色钢铁重点对象及组织、项目等其他对象的绿色化单一指标评价及综合性评价。

 

  《中国冶金报》记者:从去年启动到现在,中国钢铁工业绿色生产体系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都取得了哪些进展?下一步有何计划?

 

  王新江: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标准化领导小组成立以来,第一批团体标准立项22项,由中国金属学会提出并归口,由掌握这些技术的单位分别负责牵头起草,相关的编制工作进展顺利,编制评审后将进行宣传贯彻工作,并在全行业推广应用。

  其中,由首钢集团首钢股份负责牵头编制的《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河钢集团负责牵头编制的《绿色园区(工厂)标准》、中冶集团公司负责牵头编制的《绿色工厂设计标准》等评价标准编制工作已经完成,有4项评价标准,即《冷轧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焦化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硅钢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热轧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在2019年就通过了审查。

  今年1月2日,中国金属学会就《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通则)》《绿色园区(工厂)标准》《炼钢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炼铁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烧结、球团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向全行业公开征求了意见。

  今年6月19日、23日、24日,中国金属学会分别召开了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烧结球团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炼铁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通则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审查会。6月29日,中国金属学会组织钢铁行业绿色生产管理评价标准《炼钢绿色生产管理评价团体标准》审查会。近日,我们还将邀请行业重点规模以上生产企业专家,重点对《钢铁行业绿色园区标准》进行评审。

  2020年,中国金属学会将进一步向全行业征集中国钢铁工业绿色生产的相关标准,陆续发布第二批、第三批行业绿色生产相关标准,不断改进意见,逐步完善形成绿色标准体系。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