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5G如何赋能钢铁数智化发展?——访华为5G ToB市场工作组、钢铁首席营销官周峰

2020-08-25 16:22:00

  本报记者 樊三彩

 

  7月28日,华为在2020共赢未来全球线上峰会(BWS Better World Summit 2020)上发布《5G智慧钢铁白皮书》(下称白皮书),其中涉及诸多与钢铁行业数智化发展息息相关的内容,针对该白皮书有关内容,并结合钢铁行业数智化发展的有关实践,《中国冶金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华为5G ToB(面向企业)市场工作组、钢铁首席营销官周峰。

 

  记者:华为发布白皮书的背景、目的是什么?白皮书中提到的“管家式”体验具体指什么?

 

  周峰:白皮书发布的背景,一方面是钢铁企业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有较大需求。

  首先,产业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带来了数字化新型钢厂的需求。国务院46号文件《关于推进钢铁产业兼并重组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设定的总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钢铁产业60%~70%的产量将集中在10家左右的大集团内,而2018年CR10(排名前10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只有35%,这意味着未来兼并重组将加速。同时,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019年底公告的钢铁产能置换方案汇总,全国将退出粗钢产能3.05亿吨,新建(含拟建)、改造产能2.76亿吨,其中涉及诸多环保搬迁改造项目,对数字化新型钢厂的需求增加。

  其次,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带来智慧产线升级改造需求。“十三五”期间,为应对持续加码的环保压力,钢铁行业企业纷纷进行环保产线升级改造,上马超低排放项目,在这一过程中,全面引入智能装备、完善基础数据采集、建设覆盖全流程的信息化系统,对智慧化的要求提高。

  最后,在智能升级方面,多品种、小批量、高质量的柔性制造、超过1000家的智能制造示范点、占收入1.5%的研发投入,必将带来“5G+云+AI(人工智能)”精细化运营管理需求,同时,5G将在新型的端边管云协同管控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智能工厂的神经中枢。

  另一方面是5G作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首,将为钢铁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建成的5G基站数已经超过了40万个。为此,华为联合三大运营商、众多钢企、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了这一白皮书,以期利用5G技术增强移动宽带、高可靠低时延连接、海量物联三大特性,为钢铁行业数智化转型赋能。

  “管家式”体验是指,运营商及华为可以为钢铁企业提供一站式的规建维优营服务(即网络规划设计、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安装部署、网络优化、运营维护等),通过驻场人员门户及企业人员自服务门户,实现资源、SLA(服务等级协议)、故障等业务的可视可管,实时查看网络的拓扑结构、业务故障定界、业务运行月报等内容。

 

  记者:2019年是5G商用元年。自去年至今,华为相继与华菱湘钢、首钢、新天钢等钢企签订5G合作协议。我们也了解到,工业领域尤其是煤矿、钢铁行业是当前5G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这是什么原因呢?

 

  周峰:“5G+工业互联网”能够带动传统制造体系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升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总体规模约为3.1万亿元。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5.78万亿元,其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27万亿元,占工业企业总营收的4%。据此可以推算出,钢铁行业2020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或将达124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就钢铁工业生产而言,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所说,钢铁行业全流程是看不见、摸不到、测不出的“黑箱”,多场、多相共存,多变量、强耦合、大滞后、非线性的特征决定了钢铁生产过程和钢铁产品质量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因此,钢铁行业是对智能化需求最迫切的行业。5G作为数字经济的驱动力融入到钢铁行业,能实现对行业应用的赋能,以及对数据经济价值的深度挖掘。

 

  记者:在7月底举办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上,鞍钢总经理戴志浩指出,近几年,智能制造、智慧制造在钢铁行业有很多实践,但实践更多体现在自动化、数字化,离真正实现智能化还有差距。白皮书提出了5G智慧钢铁十大应用场景、四大解决方案(终端、边缘计算、管道、云+AI)。据您了解,钢铁行业目前在智能化发展中存在哪些短板?这四大解决方案能为钢铁工业实现真正的智能化做什么?您理想中的钢铁智能化是什么样子的,5G将如何赋能这一目标的实现?

 

  周峰:智能化发展的主要短板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发展不均衡。目前,我国钢铁工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不同企业发展差异大,宝钢等先进企业已达工业3.0阶段,正向工业4.0探索迈进,但还有大批钢企仍然处于工业2.0阶段。同时,钢企内部不同产线间的先进性也差异巨大,个别分厂或产线实现了远程化,无人化作业,而绝大部分分厂或产线仍然大量依靠人力。

  二是行业基础薄弱。智能制造整体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制造的标准、软件、信息安全基础薄弱,缺少行业标准,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

  三是投资回报率难以量化,智能化尚未成为主要生产模式。伴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加大,以及企业员工对作业环境和劳动舒适感诉求的不断提升,远程化、自动化生产的需求和趋势愈加明显。

  四是原始创新应用比例不高。钢企在研发方面尚未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原始创新研发积极性不高,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大。

  钢铁行业要从“制造”向“智造”转型,四大解决方案可以加快5G在钢铁行业的应用研究与项目落地。其中,终端是5G能否在钢铁行业落地及规模复制最关键的要素之一,以无线路由器、工业网关、内嵌模组终端构成的行业终端产品将满足钢铁行业应用需求。边缘计算方面,钢铁行业的应用场景分为管理控制类、信息交互类和数据采集类,各类业务对5G网络的性能要求存在差异化,但稳定的低时延是各类应用的共同刚需。MEC(移动边缘计算)和应用的共同部署可以缩短本地数据分流后的处理时延。在管道方面,一个典型的钢铁园区包括办公楼宇、生产车间以及园区广覆盖三大场景,分别部署5G室分、5G BookRRU(微站)和EM(5G基站的一种形态)杆站、宏站+杆站优化,满足生产及办公需求。云是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核心和基础。随着越来越多企业采用云计算模式部署信息系统,企业上云渐成趋势。而通过云端赋能工业互联网,构建基于云架构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5G的云化控制技术等,将给传统的金字塔形系统构架带来颠覆性变化。

  我理想中的钢铁智能化场景是,机器自由运行、人员安全高效、设备开口说话的5G未来工厂,同时有更多人工智能、管理创新等应用在运行。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网站实习2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