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高端访谈

李波:中国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2022-11-07 10:21: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报道
记者 顾学超 摄影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习近平总书记对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了方向。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我相信,中国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又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10月27日,中国稀土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波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时,畅谈了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中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稀土虽然是一个比较小的领域,却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稀土非常重视,多次就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做过重要指示和批示。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赣州考察时实地调研相关稀土企业,他表示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不可再生资源。要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的技术水平,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加强项目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都有具体论述,这为中国稀土产业明确了发展道路。”李波说道。
图为李波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专访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成就显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稀土在工业、交通运输业、国防科技等多个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这些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作为世界上稀土储量最丰富的国家,中国发展稀土产业有先天优势。
  李波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稀土产业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我国稀土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集资源采选、冶炼分离、深加工、功能材料及下游应用于一体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
  二是目前我国稀土产业正在由资源开发、初级加工等低水平发展模式向以绿色开发、精深加工、高端应用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加快转变。
  三是在稀土采、选、冶领域,我国技术世界领先,在国际贸易和资源外交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话语权。
  四是“十二五”以来,我国稀土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稀土消费量在17万吨左右,稀土磁性、催化材料产量年均增幅超过15%,稀土磁性、发光和储氢等主要功能材料产量占我国稀土消费的70%以上。
  谈及我国稀土产业的优势,李波指出,得益于我国科技、产业相关政策的协同推进和稀土材料下游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稀土行业已经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稀土全产业链工业体系。这一体系有四大标志:
  第一个标志是我国已成为世界稀土生产、出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我国稀土永磁材料、储氢材料、发光材料已实现大规模生产,其供应量已占全世界的75%左右。
  第二个标志是品种全。从矿产品到氧化物、金属,再延伸到各种含稀土的新材料制品,从冶炼分离产品到系列化稀土功能材料,我国均能生产。同时,实现了稀土产品 “全谱系”,共有400多个品种、1000多种规格。
  第三个标志是性价比高。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稀土产品与中国稀土产品竞争的难度很大。
  第四个标志是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稀土冶炼分离技术基本处于“领跑状态”。重要的稀土功能材料中,也有很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一些是“领跑”、“齐头并进”,一些是“跟跑”。
  此外,李波特别指出,我国在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光功能材料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稀土永磁材料不仅是最重要的稀土功能材料,也是稀土新材料领域发展最快、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产业。稀土永磁材料的产值约占稀土新材料产值的66%。“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永磁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全球近90%的稀土永磁材料由中国制造。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产业化水平与日本、德国相当;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全国烧结钕铁硼年产能超过30万吨,总产量在15万吨左右;烧结钕铁硼生产企业170家左右,主要分布在浙江地区、京津地区和山西地区;年产3000吨以上企业占10%,年产1000吨~3000吨的企业占30%,年产小于1000吨的企业占60%。2012年~2020年,我国永磁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6.2%,未来10年预计将保持持续高增长。”李波表示。
  稀土光功能材料是半导体光源、新型显示、健康医疗、信息探测等的核心材料。“我国是稀土发光材料生产与应用第一大国,产量占全球70%以上,如LED荧光粉国产化率超过80%。我国稀土发光材料技术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激光晶体处于领先水平,LED荧光粉处于国际同等水平。” 李波进一步说道。
  展望未来,中国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走得更好?李波表示,要从三个方面继续发力:
  一是在节能低碳、绿色环保方面,中国稀土产业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二是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要下大力量。资源毕竟是有限的,稀土不是用之不竭采之不尽的,所以一定要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
  三是在稀土应用的自主创新方面要下大力气。“虽然这些年我国稀土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很多原创技术并不是由我们发明的,很多核心问题不是由我们来解决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把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工作做好,建立自己的基础创新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加快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李波说道。
  “稀土资源并不稀少,强优势关键还是在稀土的高值化和均衡化利用、稀土新材料产业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李波指出。
  未来要依靠科技创新全面建成世界稀土新材料强国
  尽管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短板。
  “当前我国稀土产业面临外部和内部双重挑战。外部挑战方面,美国试图以‘举国体制’ +‘全球阵营’ 全面摆脱对我国稀土及其产品的依赖。同时,围堵我国稀土新材料和应用产业发展,不断加大打压力度。内部挑战则包括产业基础短板突出,‘锻长板’重视不足;原创技术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多学科、跨行业融合应用有待加强。”李波表示。
  在李波看来,我国稀土产业最大的短板在于原始创新和核心专利依然受制于人,基础研究和高端应用技术明显滞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这为稀土新材料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李波说道。
  李波指出,面向未来,稀土新材料科技创新战略的总体思路是:准确把握稀土新材料科技发展前沿,凝练面向203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的稀土新材料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任务。抢占稀土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先机,解决核心关键稀土材料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局面,构筑稀土新材料的先发优势。围绕保障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关键产业需求和高技术领域对稀土新材料性能的更高要求,着力破解核心技术、关键生产装备受制于人的明显制约;对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器件与材料需求,着力构建系统性、全方位的保障能力。集中创新资源,建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稀土新材料的核心技术、知识、人才、能力体系,实现稀土新材料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中国稀土学会是党和政府联系稀土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稀土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是我国稀土行业的科技组织,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团组织,中国稀土学会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思想引领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推动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密切结合稀土科技、生产建设和应用的需要,促进稀土科学技术的繁荣和发展,促进稀土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稀土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稀土科技与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为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稀土科技工作者的力量。” 李波最后说道。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