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国际钢铁

第四次参加进博会 淡水河谷再次“绿意盎然”

2021-11-12 07:51:00

  图为海洋舟山号船模。  (朱晓波 摄)    
  
  图为淡水河谷展台。 (朱晓波 摄)
  本报记者 朱晓波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11月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淡水河谷在会场8/2号馆设置了展位。据淡水河谷方面介绍,其已经连续4年参加进博会,而且是此次所有参展商中唯一一家国际采矿企业。淡水河谷在此次进博会上向公众全面展示了其包括优质产品组合和创新技术方案在内的一系列降碳举措。
  在第三届进博会上,淡水河谷重申了对净零排放的承诺,宣布到2030年将“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的绝对排放量较2018年水平减少33%,到2050年实现企业运营净零排放。此次进博会,淡水河谷带来了开创性的新承诺,即到2035年将“范围3”(价值链排放)的净排放量较2018年水平减少15%。
  淡水河谷是少数有能力通过优质产品组合和创新技术方案制订“范围3”减排计划的公司之一。在此次进博会上,淡水河谷除了向公众展示优质铁矿石和基本金属产品外,还首次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能够支持钢铁行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创新技术方案,包括淡水河谷自主研发并获得专利的突破性技术——铁矿石压块技术。该技术可使炼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高达10%。此外,该公司其他将在进博会上展示的创新技术方案包括干式选矿和生物碳等。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加强国际绿色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这令我们深受鼓舞,淡水河谷刚与沙钢集团就开发低碳炼钢解决方案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我们希望以进博会为契机,增加中国各利益相关方对我们降碳举措的了解,从而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进一步扩大与中国的合作。淡水河谷希望在此次进博会上传递的关键信息为‘合作共享高质量发展,创新助力碳中和未来。’”淡水河谷中国区总裁谢雪表示。
  此次进博会淡水河谷展台的另一亮点是一艘按照1∶250比例制作的船模,其原型是世界上首艘配备旋翼帆的矿砂船。这艘船名为海洋舟山号,是一艘载重量为32.5万吨的Guaibamax型船。该船共装有5个旋翼帆,使能效至多提高8%,由此每年可减排3400吨二氧化碳当量。淡水河谷预计,旋翼帆技术可用于船队中至少40%的船舶。届时,淡水河谷铁矿石海运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可减少近1.5%。
  安装旋翼帆是淡水河谷“生态航运计划”的一部分,该项目由淡水河谷与业内多家企业合作创建,旨在共同推进各种可以有效降低铁矿石海运排放的项目,而这部分碳排放同样属于淡水河谷“范围3”排放范畴。
  “海洋舟山号是淡水河谷与中国合作共享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典范。这艘船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该院还负责旋翼帆的整合。船舶建造和旋翼帆安装也均在中国船厂完成。”谢雪介绍道。
  在此次进博会淡水河谷展台,参观者还有机会通过虚拟科技在受到淡水河谷保护的亚马逊森林中留影,或是与生活在淡水河谷卡拉加斯动植物园内的美洲豹亲密合影。淡水河谷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了占地面积约100万公顷的森林,其中80万公顷位于亚马逊地区。在亚马逊地区,淡水河谷已经开展了长达30余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淡水河谷承诺,到2030年将保护和恢复的森林面积再增加50万公顷。
  “淡水河谷充分认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并将生物多样性视为业务相关主题,因为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命和生态系统服务的丰富、广度和价值功不可没。我们很自豪,在今年9月份举行的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上,由亚马逊人类与环境研究所携手淡水河谷基金和微软共同创建的PrevisIA平台,因创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保护亚马逊森林而受到表彰。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有趣的互动提高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视程度。”谢雪说。
  淡水河谷展台选材严格遵循进博会“绿色展台标准”,最大程度地减少木质材料的使用(低于搭建材料总体积的30%),并将做到搭建材料100%回收使用。淡水河谷曾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绿色展台奖”,共有103个展台参与该奖项角逐,其中9个脱颖而出获评“绿色展台”。
《中国冶金报》(2021年11月12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