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国际钢铁

必和必拓看好未来电动汽车电池用镍需求

2021-12-24 07:42:00

  本报记者 朱晓波
  12月14日,在必和必拓的全力支持下,中汽数据有限公司(下称中汽数据)在于天津召开的行业论坛上发布了《2021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必和必拓首席商务官潘文怡(Vandita Pant)表示:“必和必拓致力于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和电池产业链提供安全可靠的资源保障。能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旗下中汽数据合作开展这项重要工作,共同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必和必拓深感自豪。”
  “汽车电动化是大势所趋。”必和必拓金属与矿业市场分析主管包文骏在发布会上指出,“回顾2020年,电动汽车市场需求已经有了一轮增长,全球销量达到320万辆,同比增长了44%,全球轻型汽车销量的渗透率达到了4.3%。2021年,这种增长态势也在延续,并有加速的迹象。”
  包文骏认为,当代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城市居民都更加青睐环保型电动汽车,这些因素都可以表明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将保持增长态势,2030年全球电动车(纯电+插混)销量预计至少会占到全球轻型车销量的1/4,对于电动化程度领先的市场,渗透率还会更高。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必然带动电池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使用的电池分为不同种类,三元锂电池是目前市场的主流选择。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包括镍、钴、锰或铝。而在这些元素中,镍对于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至关重要。一般在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镍的占比最大。
  包文骏认为,随着镍含量的增加,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也将不断提高,单位能量的成本就会下降,因此三元锂电池将更加具有竞争力。“所以,我们预计在未来10年内,电动汽车电池用镍的需求量将呈指数级增长。”包文骏说。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镍被应用于非电池行业,2020年大概只有5%的原生镍被用于制作电池,绝大部分被用于生产不锈钢。“电池行业的用镍量,虽然目前基数很小,但是未来会成为市场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我们认为在接下来的10年里,镍的总需求量会以5%的复合增长率增长。”包文骏说,“未来10年市场对于原生镍的需求量大概会增长130万吨,其中电池行业可以贡献一半以上的增量,即70万吨左右。到2030年,我们认为电池行业对于原生镍的需求量将占到全球原生镍需求总量的20%以上。”
  从镍的供应方面来看,全球的镍矿分布比较广,种类也不同,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硫化镍矿和氧化镍矿(俗称红土镍矿)。硫化镍矿的开采历史比较久,全球的硫化镍矿资源比较有限,近20年内镍矿的增量主要来自于红土镍矿。红土镍矿因含铁量高特别适合生产含镍生铁或者镍铁合金。从最终的用途来看,红土镍矿目前主要还是用于制造不锈钢。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中国不锈钢产业的迅速发展,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成为全球红土镍矿的主要供应国。
  在镍矿变成能够制作电池的镍之前,必须经过制取中间品硫酸镍这一步骤。必和必拓之前在市场上供应的成品主要包括镍豆和镍粉。但是,其正在尝试利用近期投资建设的硫酸镍加工设施改变终端产品的形态,以更加符合电池产业链发展要求。
  据介绍,必和必拓新投产的硫酸镍厂达产之后年产能将超过10万吨,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硫酸镍项目之一。其最新一批的硫酸镍已经开始装船发往中国,提供给产业链下游的部分客户。
  包文骏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因为在镍的开采、选矿、冶炼当中都会使用大量的电能,该公司积极外购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今年2月份,必和必拓宣布和当地的太阳能站签署了20兆瓦的采购协议,近期又追加了30兆瓦。除了外购太阳能,必和必拓也建设自己的发电场和储能系统。
  包文骏特别强调:“我们生产出来的镍被应用到了电动汽车制作领域,反过来这些绿色环保的电动汽车又最终被应用到了矿山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我们做的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可持续发展。”
  目前,必和必拓大约85%的镍产品被成功应用于制作电动汽车电池,而在2017年,这个比例仅为21%。必和必拓表示,作为一家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坚实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大宗商品供应商,其将继续积极推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的建设,为中国实现宏伟的气候目标做出贡献。
  链接
  今年3月份,必和必拓与中汽数据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协议,助力其开展关于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电气化发展前景的相关研究。据悉,该研究报告旨在助推中国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低碳转型,共包含6个章节、13个专题,围绕行业环境、能源消耗、产品开发、技术应用、动力电池技术、关键材料以及汽车行业的远景展望等多个维度,深度解析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
  《中国冶金报》(2021年12月24日 02版二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