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王广涛:日本如何补救基础研究

2019-08-16 08:58:00

        近日,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研发投入较高的七个国家中唯独日本的博士数量呈减少趋势。与此同时,高质量论文发文数量的排名也呈下降趋势。
  日本的博士数量为何会出现减少趋势?这既跟人口数量减少、经济增长下行有关,同时也受到大学改革等制度性问题的影响。日本自2008年开始,人口呈负增长,也大约在相同时期博士的数量开始减少,虽然二者并无直接的相关性,但人口数量毕竟是基础和底盘。如果考虑到日本经济的相对衰退,日本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热情和意愿相较于20年前也大打折扣。对大多数的日本大学生而言,考取研究生显然不是他们的最优选项;对于大多数的日本企业而言,如果不是出于需要,也不太愿意雇用高学历的毕业生,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博士生的就业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的大学教育经历了几次重大改革,特别是2004年的大学法人化改革导致日本国立大学直接从政府财政获得的经费大大减少。雪上加霜的是,日本政府下拨的运营交付金以每年百分之一的速度逐年递减,其他则辅之以课题经费以及特别预算经费的方式发放,经费来源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日本大学教师雇用的不确定性,而首当其冲者非青年学者莫属,这是日本博士数量减少的直接诱因。即使努力从事科研,却仍难以找到稳定的教职,这是日本当前学术研究的现实。
  面临绝对研究人数减少、科研经费相对不足等问题,日本政府并不是没有积极的尝试,国际化是一项积极的举措。目前,日本的公私立大学都在致力于扩大留学生的招生规模,近十年来虽然日本的博士生数量整体下降,但其中留学生的数量却呈倍增趋势。留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博士生数量减少的缺口,但留学生的问题在于即使获得博士学位仍要面临削尖脑袋在日本争取教职,或是回到母国从事教学研究的选择,其中大多数会选择后者。文部省虽然出台了“超级全球大学”、G30(2020年实现招收30万留学生的计划)等举措,但也产生了诸如留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英文教育效果乏善可陈等问题。为培养21世纪顶级的全球大学,2016年日本政府制定“指定国立大学法人制度”,目前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名古屋大学、大阪大学六所大学被认定为“指定国立大学法人”,这些大学在招生规模、师资待遇、国际合作等方面享受特别措施,服务日本政府“科学技术立国”的国策。
  如果结构性的问题难以解决,就要从制度上防范甚至补救。日本在技术研发以及高等教育领域仍具有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已经或正在面临被超越的局面。对于中国而言,大学以及研究生招生规模几近饱和,随着人口特别是20岁以下人口数量可能出现的减少态势,如何确保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需要做到未雨绸缪。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应用研究虽然会产生直接的经济效应,但基础研究却是压舱石,“产学研”如何实现有效结合、齐头并进,这一直是困扰着日本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在当前的中国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是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青年副研究员)

来源:环球时报

编辑:杨凯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