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宏观经济

60平方公里示范区内的智慧出行

2022-12-23 09:27:00

  汽车安全平稳行驶,驾驶员却不需要转动方向盘;市民通过APP实时获取路口红绿灯等待时长信息;无人配送车沿着既定路线行驶,精准避让障碍……自2020年9月北京市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来,在经开区这片60平方公里范围内,越来越多过去只存在于科幻小说的场景正变成现实。
  放眼全国,包括北京在内的一批城市,正统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智慧交通发展迎来更大机遇。
  ——从科幻到现实 示范区先行先试
  如果不是看到安全员离开方向盘的双手,根本分辨不出来这是自动驾驶,起步、提速、转弯等操作流畅平滑。行驶途中,通过车内的屏幕,可清楚地看到行驶轨迹、周围车辆等实时信息,甚至红绿灯的倒数时间也能呈现,让乘客仿佛拥有了“上帝视角”,安全感倍增……
  这是近期记者实地体验北京经开区开通的全市首条智能网联客运巴士示范应用路线——“扬帆线”的场景。
  今年3月31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发布全市首个智能网联客运巴士管理实施细则,并为百度、轻舟智航、商汤科技三家企业颁发道路测试牌照。“经过半年多的道路测试,我们于11月开始正式示范运营,目前累计行驶里程达2万公里,载客600多人次。”“扬帆线”的运营方、轻舟智航政府事务负责人张晓超说。
  自动驾驶不仅丰富了公众的出行体验,也让物流变得高效起来。
  12月9日下午,北京亦庄大族广场西北侧,几辆蓝绿色相间的新石器无人车异常显眼。只见七鲜超市的工作人员将包裹依次放入车舱,不到1分钟就装车完毕。无人车随即出发,十分钟左右便抵达了国锐·金嵿小区门口。
  等候在此的小区配送员高先生熟练操作着卸货,他告诉记者,“用无人车既安全又方便快捷,一车能装十几单。一个快递员一趟可装不了这么多,而且去店里拿货,一趟就得将近半个小时。”
  “无人配送车的优势在于通过人机协同,实现末端配送的降本增效,能将单人日配送效率提升两至三倍。”北京新石器无人车公司市场副总裁刘明敏表示。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示范区共部署多功能无人车269台,订单总量超129.2万单。
  从智能网联乘用车到智能网联客运巴士,从无人配送车到无人零售车,在依托示范区设立的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七大类自动驾驶场景已经落地生根。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示范区常态化测试和商业化服务的各类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已有464台,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1028万公里。
  ——风险降低23%背后的车路云一体化
  “智慧交通”不只是自动驾驶,统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也至关重要,加强车路云协同技术发展已成为行业共识。
  车路协同是指将“聪明”的车和“智慧”的路相结合,大大增加检测范围并减少车端的运算负担,让自动驾驶落地更容易、成本更低,并能提供更多的安全冗余。
  “在经开区329个路口覆盖了智能化设备,双向750公里城市道路和10公里高速公路实现了车路云一体化功能覆盖。”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说。
  效果从一系列数据中得到印证:在安全提升方面,车路协同使车辆每万公里碰撞风险降低23%。基于实际交通流量进行信控优化,实现车均延误率和车辆排队长度下降30%。值得一提的是,车路云一体化城市级工程实验平台初具规模,建设成本同比下降近40%。
  对此,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解决方案总经理聂育仁体会颇深。“我们深切感受到,示范区在车路云一体化的技术路线实践更加成熟。如,智能网联路口应用,包括信号灯态、超视距感知、绿波车速、交通事件提醒等,已经开始服务于部分自动驾驶车和普通的网联车。”
  ——“北京实践”背后的创新加速度
  从1.0试验环境搭建,到2.0小规模部署各项任务,北京经开区60平方公里内的先行先试,正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发展的缩影。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区将全面加快3.0阶段建设步伐,在已建成的60平方公里基础上,推进周边100平方公里的建设,并逐步完成全市500平方公里示范区扩区工作。“通过形成‘北京实践’范本,打造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落地标杆。”
  过去几年,我国共建设了10余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开放道路建设和测试示范规模不断扩大。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褚文博表示,通过示范区建设,整个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技术路线逐渐聚焦和明确,在一些关键环节取得突破。不过,技术进步要对整个交通以及人们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明年智能网联汽车有望在场景应用上实现更多突破。
  从自动驾驶逐步从技术研发走向商业应用,到港口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到互联网道路货运、智能分拣、无人配送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当前,智慧交通是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实践最为活跃的领域,已成为数字经济建设的主要场景乃至数字经济体系下的新增长极。展望未来,智慧交通将展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