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2024(第十五届)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加力发展更高端、智能、绿色的新质生产力

2024-04-01 10:04:00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赵萍 报道
记者 朱亚明 特约通讯员 蓝义高 摄影
 
图为会场
  3月29日,2024(第十五届)钢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京召开。与会代表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主题,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一致认为钢铁行业要加力发展更高端、智能、绿色的新质生产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钢协)副会长夏农,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副会长兼首席质量官工作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原一级巡视员冯新南为大会开幕致辞。研究员、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终身教授毛新平等发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钢协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范铁军等出席会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下称冶金规划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肖邦国和院长助理周翔分别主持了上、下午的会议。
图为夏农
  在致辞中,夏农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并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及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就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夏农介绍,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钢铁企业不断适应市场、主动对接需求、调整品种结构、加强对标挖潜,生产经营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为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实现工业稳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分析认为,从生产端看,我国钢铁产量保持高位,品种结构持续优化;从钢材消费看,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有所下降;从生产原料看,铁素资源开发仍需加强;从全球钢铁看,钢铁生产保持平稳。对此,他表示,钢铁行业一方面要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扩大内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要坚持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钢铁行业国际化进程。
图为冯新南
  冯新南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影响力不断扩大,世界认可度和美誉度显著提升。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钢铁行业如何把握好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已成为亟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对此,他指出,钢铁行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向更加高端、智能、绿色的钢铁新质生产力“加力发展”,不断扩展中国钢铁品牌影响力。
图为黄奇帆
  在演讲环节,黄奇帆认为,新格局下,需要做好5件事情,一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形成自立自强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三是要通过扩链强链补链,形成“一头在内、一头在外”,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一体化的制造业体系;四是要提高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要显著提高;五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图为殷瑞钰
图为毛新平
  毛新平表示,无论是从全球范围,还是从我国未来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讲,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非常清晰。他系统指出了钢铁工业碳中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双碳”路径和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度解读,并就如何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提出了战略建议。
图为逯世泽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透露,应对气候变化司正在组织钢铁行业碳核算指南,包括配额分配等各种技术准备工作,目前各项文件已基本准备就绪。总体看钢铁行业进入碳市场压力较大,面临碳排放量大、工艺流程复杂、数据基础薄弱等挑战。他建议,钢铁行业进入碳市场,一要尽快熟悉市场规则,二要降碳,三要加强数据管理,四要积极参与交易、按时足额履约。
图为文刚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钢铁处处长文刚充分肯定了钢铁行业自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分析了当前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并就扎实推进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提出4点建议。一是着力推动钢铁工业稳增长。二是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改升级。三是加快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四是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图为宋向党
  河北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宋向党介绍,近年来,河北钢铁工业强化转型,不断闯出新路子。一是坚定不移去产能,节能减排效果明显;二是加强技术创新,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三是强化智改数转,典型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下一步,河北钢铁工业要聚焦高端化转型、智能化转型、绿色化转型,锻造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图为王广瑞
图为朱国森
图为许晓红
图为钟绍良
图为周必华
图为高升
  下午,徐州金虹钢铁总经理王广瑞,首钢副总经理朱国森,中信泰富特钢研究院院长许晓红,世界钢铁协会副总干事、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钟绍良(详细报道另发),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联合创始人周必华,冶金规划院综合规划处副处长(主持工作) 高升(详细报道另发)分别从发展形势、技术创新、减碳挑战、电炉钢发展等方面就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发表演讲。
图为肖邦国主持上午会议
图为周翔主持下午会议
  此次会议由钢协指导,冶金规划院主办,河南钢铁、亚新钢铁、江苏昆仑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部门、相关行业协会以及钢铁企业等的代表约300人参会。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