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今日热点

亮出“真刀真枪”,共寻绿色低碳发展的“钢铁答案”——钢协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技术交流撷英

2024-12-13 14:35:00

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贾林海 报道
 
  12月2日—4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在同期召开的环保技术交流会、节能技术交流会上,24位报告人先后登台,分享了企业最新的环保、节能技术经验和成果。
  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形成了哪些先进经验?大气治理优秀工艺技术有哪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何在?随着会议的深入推进,这些备受关注的共性问题有了答案。
  环保动真格——
  多举措大力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韩加友
  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环保技术首席工程师韩加友在《DDS生物脱硫技术在梅钢焦炉煤气净化应用实践》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DDS(生化铁——碱溶液催化法气体脱硫)生物脱硫技术。该技术基本原理包含吸收、再生和生化降解3个过程。
  韩加友介绍,梅山钢铁焦炉煤气DDS深度脱硫项目是全球首套焦化行业新建生物脱硫装置,依托特种菌类脱硫,并应用仿生的生物铁催化剂,融合了生物与化工技术,是环保低碳的脱硫工艺,使气体脱硫技术跨入生物技术时代,对有机硫也具有较强的脱除率。通过焦炉煤气源头脱硫,帮助梅山钢铁实现了冷轧退火炉、热轧加热炉、石灰窑等的超低排放目标。
李俊
  宝武水务科技有限公司大气治理部技术室主任李俊以《BW-DHA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及案例》为题,介绍了DW-DHA技术的三大特征。具体来看,一是高效率,可实现COS水解率95%+、总硫去除率90%+;二是低能耗,可实现蒸汽消耗节约率50%+、能源消耗节约率50%+;三是长寿命,水解剂使用寿命可实现12个月+、活性“0”衰减可实现6个月+。
  “DW-DHA具有五大核心技术。”李俊进一步介绍,一是煤气调质技术,实现煤气多级调质处理、优化剂料工作环境;二是高抗毒水解剂技术,实现高抗性、长寿命、高活性、低起活;三是动态控温技术,实现动态控温、自动调节、节能降耗、低碳运行;四是热量循环技术,实现热能回收利用、降低运行成本;五是智慧运行技术,实现自动学习、智能决策、无人值守、运行便利。
 
许建
  江苏爱尔沃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在《WHOS技术在焦炉煤气精脱硫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焦炉煤气脱硫WHOS工艺流程。该技术总脱硫效率超过80%,且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可根据煤气中硫含量的变化,调整溶液循环量和再生流量,满足环保要求。
  “WHOS工艺在化工行业已成熟应用多年,在工程实施中布置灵活,适用于不同的现场条件,且占地面积较小。”许建表示,WHOS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克服了其他工艺焦油、甲硫醇、萘、苯对脱硫系统的堵塞、中毒等关键问题,确保煤气精脱硫系统稳定达标运行。
熊超
  “降低炼铁过程的能耗是实现绿色钢铁、清洁生产和响应‘双碳’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减少高炉燃料水分是降低吨铁能耗的最有效方法。”南京金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熊超在题为《高炉热风炉低温烟气余热利用协同脱硫降碳技术及应用》主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焦炭烘干技术,及其对解决焦炭筛分难题、吨钢能源成本高、碳排放高等问题的积极作用。
  “焦炭水份每降低1%,高炉总焦比就下降0.1%~0.5%。”李军表示,该技术利用低温烟气余热对炼铁主要原燃料(含水焦炭)进行烘干,既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保证了环保达标排放。据测算,该项目烟气净化装置的排出口废气颗粒物浓度实际检测为5毫克/立方米,满足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标准。
姚群
  中钢集团天澄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姚群在《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减污降碳技术与应用》主题报告中,从烧结机头烟气袋式除尘的重要意义、除尘难度等角度出发,介绍了该公司全球首创的烧结机头袋式除尘示范工程与应用。2023年,经中国金属学会等单位鉴定,该项目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相较于电除尘,袋式除尘不仅减污,节能减碳降本优势更明显。”姚群表示,烧结机头袋式除尘完全可保证烧结正常生产和产量。特别是顶部垂直进风袋式除尘器技术优势明显,具有粗颗粒和火星捕集、预除尘功能;设备阻力显著降低,结构阻力减少到极致,实现了节能降碳。
程文举
  山东恒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程文举做《单塔多级湿法脱硫除尘CPM协同治理》主题报告。他提出,湿法脱硫工艺具有效率高、成本低、脱硫产物易处理等优势,但系统颗粒物排放超标、除雾装置存在结垢及安全问题、净烟气含水及含盐量高等问题也很突出。
  辛文军介绍,从技术创新层面来看,单塔多级湿法脱硫除尘CPM协同治理技术应用了专利防腐技术、高效扰动氧化技术、高效气液分离技术、高效直喷冷凝技术等创新技术。截至目前,该技术获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
冯超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已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超在《钢铁工业环保节能综合解决方案——国舜助力钢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中提出,环保、节能工作高度同源,归根结底都是能源问题。
  冯超介绍,该公司通过在钢铁、电力、有色、焦化等工业领域20余年从事环保、节能工作的经验,经过10余年研究,形成了工业节能环保协同解决方案。尤其是在钢铁工业节能环保综合解决方案方面,实现了精益化、数智化、高效化、协同化,通过污染物治理协同、节能提效协同、源网荷储一体协同、工艺高效运行协同,助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吴伟
  同兴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伟在《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捕集及一氧化碳治理》主题报告中重点阐释了同兴环保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技术优势在于抗降解剂(抗氧剂)。
  “抗氧剂是‘尚方宝剑’,指导吸收剂的开发思路,决定了吸收剂体系的整体先进性。”吴伟介绍,该公司研发的TX-抗氧剂无毒无害,属独家技术,适用范围广,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抗氧化能力提高20倍~300倍。
崔兆杰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崔兆杰在题为《钢铁工业废物循环利用与矿区生态修复》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钢铁行业污染现状:固体废弃物年产量、堆存量巨大、利用率低,废水排放量大、成分复杂、部分毒性高,废气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污染面广,矿山生态破坏严重等。
  针对这些情况,崔兆杰提出了“三全四级五流”的协同理念。“三全”即三全耦合: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四级”即四级循环:生产单元微循环、企业生产过程小循环、行业(园区)中循环、区域(社会)大循环;“五流”即五流协同:物质流、能量流、技术流、价值流、信息流协同优化。
  围绕钢铁行业废物循环利用,崔兆杰提出了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废物再利用价值、完善回收体系、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与执法、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等建议。
聂海亮
  北京硕人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聂海亮在题为《钢铁流程利用节能环保措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主题报告中,重点介绍了转炉烟气绝氧喷碳与资源增值回收系统成套技术。他表示,该技术减少了转炉炼钢时一氧化碳溢出排放量;利用加热炉烟气的二氧化碳生产一氧化碳,实现碳捕集、低碳冶炼;同时,通过烟气全流程缺氧运行,降低了燃爆风险,实现了系统本质安全。
 
吴桐
  中冶京诚环保与暖通工程技术所专家吴桐在《辊压破碎—密闭式水冷常压热闷技术》主题报告中介绍,该技术具有六方面优势:一是采用移动床辊压区,辊压区完全密封,除尘风量显著降低,运营成本低,可有效提高除尘效果;二是辊压机、倾翻机、移动床电机减速机全部布置在辊压区密封罩外正常环境中,设备故障率低,方便设备检修维护;三是全封闭辊压区密封罩可实现罩内热渣罐在线喷涂,喷涂产生的粉尘有组织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四是具有多种快速处置卡钢的方案,保证生产作业率;五是常压热闷箱结构简单,安全性好,采用明沟排水,方便设备检修和污泥清沟;六是热闷箱采用顶排气结构,可保证钢渣热闷过程中产生的氢气通过风机及时全部排出,不在设备内富集,消除安全隐患。
詹道平
  “据测算,每年钢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约占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18%。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资源—产品—废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逐步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合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发展。”武钢集团昆钢公司能源环保部经理詹道平做《冶金固废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实践》主题报告,介绍了该公司首创的新型钢渣砌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技术。
  詹道平介绍,该技术结合钢渣特性及适当预处理—钢渣砌块配比—产品定位的技术路线,实现了钢渣在新型建筑砌块关键技术中的应用。钢渣经过预处理—配料—成型—养护—检测制备出合格钢渣砌块。钢渣通过预处理降低f-CaO含量,达到消除钢渣不安定性因素,适合于作为钢渣砌块原料。
  节能出实招——
  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推进极致能效
姜琪
  中冶集团专业领域首席专家姜琪在《钢铁企业能—碳衔接及近期工作建议》主题报告中提出,要建立能效与碳排放协同管理体系,将两者纳入同一管理体系中进行统一管理,避免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姜琪提出,在加强能源管理方面,要定期进行能源审计,识别高能耗环节和潜力区域,提出改进措施;优化能源结构,逐步减少煤炭消费,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强化碳排放及碳资产管理方面,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核算体系,准确核算企业的碳排放量;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包括碳排放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碳资产管理台账等,确保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冯坤
  宝钢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咨询师冯坤在《网格化极致能效助力钢铁企业达标杆》主题报告中介绍了网格化工作方法。该方法以网格化极致能效工作方式为抓手,实现设备全摸排、节能技术极致化、先进节能技术全面应用;工序全覆盖、工序用能极致化、用能环节极致效率;系统全掌控、系统智能极致化、能源系统运行效率最优。
  “网格化极致能效工作方式将助力钢铁企业工序达标、对标找差挖潜能、降本增效跨寒冬。”王金友在提出,要以能效为抓手,多维度、多部门、高效协同开展工作。
戎建华
  杭州万得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戎建华做《钢铁行业中高温废水余热回收及近零排放》主题报告。他介绍,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废水排放量约为13.5亿立方米,其中高温废水占比约30%。截至2023年底,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已有超过85%的企业采用了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废气排放方面,2023年,我国钢铁行业废气排放量约为1.15万亿立方米,其中高温废气占比约40%。
  戎建华介绍了锅炉中高温废水余热回收及近零排放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废⽔热量和⽔资源的全部回收,彻底解决了锅炉排污造成的热量损失和废⽔排放引起的环保问题及⽔资源浪费,具有工艺创新、材料创新、设备创新、控制系统创新四大技术创新点。
陈春光
  江苏嘉轩智能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机电事业部部长陈春光在题为《直驱降碳——智能永磁直驱技术在冶金行业中的实践应用及展望》的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智能永磁直驱技术应用情况,并对比了传统驱动技术与永磁驱动系统的具体参数。
  “智能永磁直驱技术已实现工业驱动领域应用的技术和产品全面覆盖。”陈春光介绍,目前,永磁直驱电机已形成4个基本系列和若干派生专用系列。
于海路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于海路做《焦炉煤气净化极致能效技术》主题报告,介绍了热泵蒸氨新工艺、负压蒸汽法脱苯新工艺、蒸氨与粗苯蒸馏余热耦合技术、节能热泵真空碳酸钾脱硫富液再生技术等化工节能新技术。
 
王一帆
  “过去数十年来,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技术的成本不断下降,成本降幅最大的就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行销部高级经理王一帆在《N型ABC光伏技术,为钢铁行业减排注入新活力》主题报告中介绍。同时,钢铁行业应用光伏面临挑战,主要表现在行业耗电量大、碳排放多、环境粉尘大、屋顶温度高、屋顶承载有限、屋顶面积有限等。
  王一帆介绍,为利用有限面积发出更多绿电、供应与行业属性匹配的长期持续安全绿电,上海爱旭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了功率高、收益多、超安全的ABC光伏技术。从相关应用案例来看,同等装机容量下,ABC技术比传统技术带来的收益提升1.8%、面积节省6.2%。
潘崇超
  “提高能效是长期坚持的永恒话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潘崇超做《从重点工序能效标杆到能效工厂》主题报告,介绍了能效工厂的建设背景及标准制定情况。
  潘崇超表示,从行业自身来看,钢铁生产过程大部分在高温下进行,物质流温度反复升降;生产中能量流与物质流相伴而行,时而耦合、时而分离。主体工艺改进和流程重构优化是高效节能的重点,特别是设备散热、产品重热、排放物余热节能空间显著。
张朋刚
  南京罕华流体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朋刚在题为《极致能效数据基础与精准计量》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当前,工业企业面临周期性波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挑战,仅靠过去的规模性增长已难以发展,依托精准数据实现企业的节能增效是转型升级的有效抓手。
  “高质量精准数据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必须明确的是,计量器具不等于计量数据。”张朋刚分析了钢铁企业在验收中存在的计量问题,并重点介绍了能碳精准计量技术。
罗振东
  丰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振东做《AI高效压缩空气能源供应系统助力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提升》主题报告,介绍了钢铁行业压缩空气能源供应系统极致能效解决方案。
  “钢铁企业作为典型的高耗能大型工业企业,压缩空气约占总能源消耗的5%~15%,压缩空气被广泛用作能源介质,应用遍布整个生产流程。”罗振东介绍,该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定义“压缩空气能源供应”,并获得行业内首个压缩空气能源供应系统发明专利。通过利用30年经验+硬件与工艺机理优化+AI系统相乘效应,实现了AI高效压缩空气能源供应系统链接硬件设备、贯穿场景需求、支持多样交互与原生互联。
匡胜严
  “世界范围看,钢铁企业余热资源回收效率提升潜力巨大,目前平均回收率只有25.8%,中低温余热回收率还不足1%。低品质余热利用是钢铁行业二次能源利用的重中之重,是钢铁行业极致能效工作的重要方向。”远大科技集团节能研究院院长匡胜严在题为《钢铁行业中低温余热制冷/热技术》的主题报告中介绍。
  匡胜严介绍了非电空调、焦化工艺半水煤气冷却、冲渣水余热制冷/热、低品位余热回收利用等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蒸汽型非电空调、煤气型非电空调在钢铁行业的应用案例。
苏晨嘉
  湖南九九智能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副院长苏晨嘉做《钢铁行业节能降碳数智化解决方案》主题报告,介绍了数智化能碳管控平台功能架构、能碳“驾驶舱”、多维度数据分析与统计、碳配额管理、排放因子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苏晨嘉特别介绍,能碳“驾驶舱”可实现无代码、可配置化展示,同时实现多平台无感知融合,充分体现“一张图、一个平台”理念。
 
周必华
  江苏昆仑互联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钢铁能效事业部总经理周必华做《环保系统能效优化助力钢铁企业节能降碳》主题报告,重点介绍了钢铁企业环保系统高能耗现状,主要表现为效率耗损、管理耗损等,具体包括脱硫剂过量使用、脱硝剂过量使用、煤气消耗量大、氨逃逸超标严重、系统阻力大、运行电耗高等。
  “能效优化需要实现对产线—工序—系统—终端用能设备的全系统、全过程、全要素管控,持续提升系统运行能效,重点是终端用能设备能效的提升。”周必华表示。
  ……
  看现状、探未来、寻方向、谋路径……24个报告精彩纷呈、内容详实,给参会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深入研讨交流,凝聚起了加速推动钢铁行业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张雨恬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微信图片_20240117152632.jp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