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社
记者 赵萍 报道
会务组 供图

图为主旨论坛现场
11月20日—21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指导、东浩兰生工博(上海)商务服务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中国钢结构建筑生态大会在上海召开。
大会以“钢铁让建筑更美好”“促进中国钢结构建筑产业链融合发展”为主题,旨在共同探索钢结构建筑在城市更新、绿色建造和“好房子”建设中的无限可能,为中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的“未来钢构力”。
在20日上午召开的主旨论坛上,东浩兰生(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张峰致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处长马欣伯等分析了钢铁业、建筑业的发展形势。钢结构建筑生态圈代表共同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钢构建筑产业生态圈倡议》,标志着行业对协同发展共识的达成。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范铁军等出席论坛。

图为李栋(左)、夏农(中)、张峰(右)
在行业对话环节,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杨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项目总工程师陈锦阳,中建八局上海工程设计研究院总结构师李响,上海宝钢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树新,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山虎,马鞍山钢铁有限公司宝武工程科学家、型钢产品开发首席研究员吴保桥等直面产业链上下游的真实痛点,力求达成价值共识。

图为行业对话环节
大会同期召开了多场深度交流与对接活动。
20日下午召开的“钢铁的诗意”设计大咖TALK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设计大师江欢成,日本著名结构工程师小西泰孝,凯达环球建筑事务所全球设计董事韦业启,Architecturestudio上海办公室负责人Vincent Hannotin,以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马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结构建筑学研究中心主任郭屹民,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结构总工程师包联进,和作结构建筑研究所联合创始人张准,urbaneer都市工作群创始合伙人潘陶等分享了超高层建筑、文化地标、混合结构等领域的最新实践,探讨如何以钢的韧性、强度和可塑性实现从“骨骼”到“灵魂”的诗意表达,并深入拆解“钢结构建筑一次建造成本高”这一行业痛点背后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密码,让业主方清晰洞察钢结构的长期投资回报与可持续价值。

图为“钢铁的诗意”设计大咖TALK演讲嘉宾
21日上午召开的供需闭门交流会定向邀请上海地产、中海地产、宁兴控股等多家开发及建设企业,与设计、施工、钢材等产业链企业进行精准对接,推动区域规划与项目合作的实质性落地。
在同时间召开的“钢构擎穹・智汇筑新”技术交流会上,中南建筑设计院首席专家、中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霆,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爱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原会长郝际平等专家围绕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权威标准与面向工业化智能建造的自主创新体系做主旨报告,前瞻性地探讨了走向智能建造新范式的路径。同时,宝武碳业、中国中冶等行业龙头企业发布了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成果,确保技术迭代方向与市场需求精准对齐。

图为“钢构擎穹・智汇筑新”技术交流会场
在21日下午举办的世界咖啡沙龙上,通过采用独特的跨界小组讨论模式,行业专家深度探讨了规模效益弱化、标准国际化壁垒、技术投入风险等行业“症结”的解决方案,并邀请上海银行、上海外服、欧冶云商等机构代表分享了如何协同绿色金融与人才发展以破解钢结构企业绿色智改的资金与人才难题。该沙龙还以热轧H型钢作为切口,讨论如何用设计驱动材尽其用,验证创新想法,寻找创新伙伴,参与创新生态的搭建。
此外,大会还特别设置了专题展区,整合了设计、材料、制造、数字技术与绿色工艺,呈现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整体解决方案库,为与会者提供了一个沉浸式感受钢结构建筑技术前沿与应用潜力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