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品种质量

坚持用户导向 “撬动”高端市场
——山钢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技术服务侧记

2019-07-16 09:17:00     作者:

  本报记者 田玉山 通讯员 何爱喜 孙运利

  自6月26日起,山钢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刘培星和他的科研团队围绕汽车用高强钢应用技术开展了一系列汽车钢的EVI(供应商早期介入)服务,他们与主机厂、配件厂密切合作,研究汽车用高强钢的成型工艺、焊接性能、高速碰撞性能、疲劳性能及涂装磷化性能等,确保开发的汽车用高强钢及其性能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

  山钢日照公司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订单为驱动”的管理理念,坚持以研发与服务为支撑。为更好地向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去年11月份,山钢日照公司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共同建立了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汽车材料性能测试与应用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抢占市场赢取先机。

  今年初以来,在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助力下,山钢日照公司共走访客户60余次,开展技术交流20余次,共满足客户提出的50余项要求,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

  让明星产品走进高端客户

  “我们充分发挥联合实验室的研发、服务和孵化功能,贴近市场,加快推进研发成果落地,让更多的明星产品走进高端客户。”刘培星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

  如刘培星所言,汽车用钢是钢铁产品皇冠上的明珠。刘培星和他的研发团队深入走访汽车用钢高端客户,经过多次技术研讨和产品试生产,新开发的1500兆帕级热成型钢已实现批量供货;第三代淬火延性钢QP980获得客户高度认可,为山钢产品走进高端汽车客户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山钢日照公司目标直指高端市场,攻关课题频出,攻关指向明确,力争冷轧产品质量早日满足国产汽车厂和合资汽车厂要求,汽车板研发生产能力跻身国内钢企前列。同时,山钢日照公司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解析前沿技术,研讨产业绿色升级,提升服务客户的技术水平。

  “我们集合众力,加大汽车用钢的研究与开发力度,力争用最短时间实现整车用钢材生产的全覆盖,全力打造山钢品牌。”山钢钢铁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汤化胜说。

  目前,在该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的助力下,山钢日照公司已成功开发热成型钢、第三代淬火延性钢、冷轧高强双相钢、冷轧深冲钢及镀锌深冲钢等汽车用钢,产品涉及大梁用钢、车轮用钢、汽车轴管、高强汽车结构钢等品类,基本涵盖整车汽车用钢系列,材料性能稳定,具备为主机厂供货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靠的是领先技术,是关键产品,是核心价值。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在汽车用钢关键技术、关键工艺研究方面实现突破。”中汽中心车用材料学科带头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联合实验室成员孟宪明说。

  把质量服务做到客户心坎上

  “明天要去青岛客户那里跟踪产品使用情况,把客户对我们镀锌产品的意见带回来。”下班前,给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传递客户要求的科技质量中心冷轧产品研究所职工亢业峰边整理资料边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深入客户一线,倾听客户声音,为客户提供私人定制服务,这样的事情在山钢日照公司早已成为常态。

  质量管理先进、过程管控精准,并非意味着产品能够得到客户的好评,关键在于客户对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我们带着客户的需求去完善产品质量,用细致的服务让客户感受产品的温度,真正把质量服务做到客户心坎上。”山钢日照公司特别整理了客户档案,并制订走访制度,技术研发人员定期深入客户生产现场,了解客户需求并应用到研发生产中,实现研发与客户的紧密融合。

  近日,科技质量中心技术员在走访一家客户时,客户无意间说出有几张钢板产品的表面质量存在轻微瑕疵,但不影响正常使用。“客户的要求就是我们工作的追求!”该技术员立即反馈该消息,汽车用钢应用技术联合实验室随即展开攻关,及时解决了问题,并在一个月内研发出新产品,客户试用后非常满意,随即追加了订单。

  《中国冶金报》记者来到科技质量中心板材检验作业区,一台全自动低温冲击试验机正在高速运行,一组组检验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据科技质量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避免人为因素导致检测结果波动,山钢日照公司采用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检验系统确保检测数据精准、客观,为高端产品的生产保驾护航。该公司原料检测中心采用全自动原料检验系统,自动识别样品信息,实现“人样分离、盲存盲取”;冶炼分析中心应用4项国际顶尖技术的智能机器人,为生产流程提供精准的产品质量分析。另外,该公司在板材检验作业区设立了159套检验设备,这些设备均为国内领先的数控全自动设备。

  有来参观交流的客户感叹:“看到如此先进的检测系统,我们对山钢日照公司的产品质量放心!”

  《中国冶金报》(2019年07月16日 08版八版)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