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新材料前沿

四川钒钛钢铁产业界代表齐聚成都“论剑”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世界级基地

2021-06-09 08:37:00

  本报讯(记者孟祥林)5月29日,2021年四川省钒钛钢铁发展论坛暨四川省钒钛钢协二届三次理事(扩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这次会议以“启航‘十四五’,迎接碳达峰,拥抱高质量”为主题,聚焦钒钛钢铁行业发展趋势,探讨钒钛钢铁产业发展方向,研究四川钒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会议指出,当前四川钒钛钢铁产业发展正迎来新的战略窗口期。与会代表达成了要坚持以攀西资源为支撑,实现集群化、高值化、高端化、高质量发展,把钒钛钢铁产业建设成为世界级钒钛钢新材料基地的共识,并号召四川钒钛钢铁企业凝聚共识,提高站位,切实推进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四川省钒钛钢协二届三次理事(扩大)会由轮值会长、四川省地方冶金控股集团(下称冶控集团)董事长周志东主持,2021年四川省钒钛钢铁发展论坛由四川省钒钛钢协高级顾问张邦绪主持。四川省钒钛钢协会长,鞍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攀钢党委书记、董事长段向东参会并讲话;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肖世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等出席会议,鞍钢集团攀钢、川威集团、德胜集团、达州钢铁、冶控集团等钒钛钢铁企业及相关行业企业、产业协会等单位代表参会。这次会议由冶控集团承办。
  肖世同表示,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将高度关注、重点支持四川钒钛钢铁产业发展,下一步将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高质量发展三大关键词推动产业发展。四川钒钛钢铁产业应以《四川省钒钛钢铁及稀土行业“十四五”发展指南》为引领,深化产业发展研究,解决重大关切问题,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做好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工作,加强生产监管,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实施好“双碳”(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进智能制造,实现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把好生产关,强化服务,加强宣传,倾力打造钒钛钢品牌,提升钒钛钢铁产业影响力;加快产业兼并重组,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作用,切实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世界级钒钛钢铁现代产业集群,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根基,为打造制造强省提供有力保障。
  李新创指出,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以攀西资源为特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代,加快资源综合利用步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具有战略意义。他同时就四川省钒钛钢铁产业“十四五”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发表看法。他指出,四川钒钛钢铁产业要强化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攻关,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矿山开发项目落地;优化产业布局,主要围绕攀西资源加强产业链和生态圈建设,构建以攀西钒钛钢铁生产基地为核心,以四川内江、乐山、达州3个特色精品钢基地为支撑,多个短流程环保型钢铁基地协同的新发展格局;在巩固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升级;加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围绕产业集群建设,进行钒钛产业基础再造,提升钢铁、钒、钛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从推动绿色布局、节能及提升能效、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着手,加快低碳化转型;坚持创新驱动,强化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强企,做到企业强、产业更强;实施标准引领,深化标准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由政府主导型标准体系向市场主导型转变;加快构建数字经济平台,打造“平台+生态圈”模式,构建钢铁智能制造基础体系,提高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段向东表示,四川钒钛钢铁产业要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十四五”发展的根本遵循,在新的国家战略引领下准确实践,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推动四川钒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地位,进一步加大对资源的综合利用力度,推动产业发展达到新高度;二是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发展,提前计划“十四五”“双碳”行动,做到早谋划、快行动,力争提前完成国家要求和当地政府提出的“双碳”任务;三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加突出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四是更加突出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着力提升产业链的安全性、效率和效益。
  此外,主要钒钛钢铁企业代表在会上交流了2020年各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围绕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交流探讨。
  《中国冶金报》(2021年6月9日 03版三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