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五十而知天命”,但今年已经54岁的杨立新却像一名勇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越战越勇。杨立新现在是方大炭素焙烧厂六车间的一名浸渍工,这个岗位劳动强度大,许多人都不愿意干。可是杨立新却说:“我虽然军装早就脱下了,但是骨子里铸就的军魂却一直在,我不怕吃苦”。
他坚信只要以一个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管在哪个岗位一样可以干出一番成绩来。工作中杨立新善于用思想去影响他人、用行动去感染他人,他被同事们亲切地称为“老大哥”。
也许是因为生命里曾有过一段当兵的历史,杨立新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无论做什么事都从企业利益出发,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表现尤为突出。
原先,沥青融化槽没有改造前,焙烧厂2#浸渍线每月要到压型厂拉运1000吨左右沥青,这样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为了对沥青融化槽进行改造,杨立新一有时间就和身边的同事讨论,最终形成改造方案。他和同事一起努力,先后对沥青加压泵、沥青输送管道进行了改造并取得了成功。现在每月能自主供应1000吨沥青,改变了多年来从压型厂拉运沥青的历史,既节约了运输成本,又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受到了员工的好评。
沥青融化及焦油处理作业在焙烧厂“脏、险、苦、累、差”的工作,当别人对此项工作敬而远之的时候,杨立新却表现出一个军人的吃苦本色,积极主动申请从事沥青融化及焦油存放处理工作。而且在这个艰苦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从来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此外,他工作特别认真,在严把沥青进料质量关上,又表现出军人的严谨细实的作风,他常常蹲守在设备旁,将混夹在沥青原料中的杂质一个一个挑选出来,别人做不到的他做到了,从而保证了沥青融化质量。在他的努力下,今年1-6月沥青单耗控制比计划单耗指标降低6kg/t,节约成本71.39万元,为企业降本增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军人就该有军人的样子!”这是杨立新常挂在嘴边的话。每当车间有急难险重任务时他总是主动请缨,带领班组成员去完成任务,为车间排忧解难。“军人的天职是服从,是百分之百的执行力。强化执行力,才能真正落实各项制度和措施,才能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杨立新用直白的话语就如何提高班组管理水平谈了他的认识。
生命里有了一段当兵的历史,这是一辈子的荣耀。虽然杨立新的工作岗位很平凡,他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始终如一以一个军人的形象战斗在自己的岗位上,在默默无闻中向我们诠释一名老兵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