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郭大超 记者 王庆
首钢股份公司炼铁作业部围绕公司“两会”确定的任务目标,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从挖掘内部潜力出发,积极消化原燃辅料保供困难、物流运输受限、人员紧张等不利因素,狠抓矿料平衡、高炉操作管理和设备稳定运行,始终保持高炉高水平顺稳的局面,产量和燃料消耗指标都较理想:今年前两个月铁产量累计超产2.91万吨,降低固定费用产生的效益为2529万元;平均入炉焦比为303.55kg/t,与去年相比降低16.41kg/t,累计降低燃料费用7204万元,创3座高炉生产以来的最好水平。首钢股份公司炼铁作业部用主要指标持续攀升的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做出了积极贡献。该部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强化原料管理,把好铁前源头关。
该部不断提升精料操作水平,综合考量原燃料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使用性能和采购价格,用技术经济分析的方法进行科学计算和评价,追求性价比最优的原燃料。为实现降低焦比,避免炉况出现波动,该部成立铁前燃料成本攻关组,组织采购、资源、生产等相关专业进行攻关,及时通报市场信息。该部持续完善原燃料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入炉料质量稳定,对入炉焦炭、烧结矿和球团矿等总计17个主要质量指标进行重点监控,强化入炉料的综合管控,提高入炉料综合品位,降低碱金属及锌负荷,减少原燃料质量波动对高炉的影响。该部针对频繁变料导致烧结矿品位偏低、粒度偏碎的问题,严格执行《烧结基础料比控制措施》,稳定烧结碱度,提高烧结矿品位,开展粒级攻关,改善烧结矿粒度组成。该部落实科学燃料管控,加强科室、作业区之间的协同,提高焦炭冷强度和优化焦炭粒级分布,进一步降低全焦消耗;持续优化配煤结构,提高原煤质量,降低煤流失率。
二是细化高炉操作,提升稳定顺行水平。
该部不断强化“一切以高炉为中心”的全局意识,以居安思危的紧迫感确保生产稳定顺行。该部根据3座高炉各自的冶炼条件,加强与业内先进技术对标,进一步优化基本操作制度。高炉上部坚持“打开中心、稳定边缘及稳定中心、照顾边缘”的调整思路,坚持“大矿批、大角差”的布料模式,提升顶压使用水平,提高煤气利用率;下部坚持“大风量、高富氧、高风速、高动能”的送风制度,用全风温,扩大回旋区面积,吹透中心,增强炉缸活跃度,提高高炉适应能力,以长期稳定顺行实现高效低耗。强化高炉炉外及时出净渣铁管理,加强对炮泥质量管理,严禁炮泥质量大幅波动;抓好炉前的标准化操作,维护好铁口,确保铁口深度和强度;按规程要求加强对炉前泥炮、开口机等关键设备的巡检,及时排除设备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根据炉内操作要求做好零间隔出铁的组织工作,及时排尽渣铁,杜绝憋风等情况出现,为炉内创造良好条件。一、二号高炉采用美固美特有限公司先进技术完成炉缸浇注工作后,炉缸活跃性大幅提高,燃料比大幅下降,不再需要加钛护炉。该部不断完善浇注后的炉缸维护措施,明确护炉标准,切实落实常态化护炉方针,延长高炉炉缸寿命,为实现高炉稳定顺行、高效低耗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是优化设备管控,确保高炉连续稳定运行。
该部坚持强化高作业率设备日常维护,提高职工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和水平,以精细管理的责任意识确保设备稳定运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人员不足的情况凸显,保设备稳定运行的责任非常艰巨。为此,该部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制订专门的特护措施和抢修预案,通过强化检查和规范操作,确保设备隐患处于可控状态。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检修工作高质量完成,该部超前组织,统筹安排,事先做好详细周密的安排和动员,制订《检修组织方案》《检修安全保卫工作方案》《疫情期间临时管控措施》等,对检修备品备件准备、检修人员体温检测、工机具协调、检修进度管控、检修质量监管、安全保卫及TPM、后勤保障等工作进行了全面布置。各专业技术人员坚持全程跟踪,加强质量监管,促进检修工作高效推进。安全人员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人、机、环、管”等方面加强检修安全管理,消除各类隐患。检修过程中,广大职工不怕苦、不怕累,连续奋战,克服室外低温作业、炉前高温炙烤、重体力作业等诸多困难,确保各自负责的检修项目保质保量地组织实施。最终,两座高炉均实现顺利、快速送风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