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原料耐材

首钢矿业 精矿粉产能将达1000万吨级

2021-03-31 11:03:00

  本报通讯员 任淑娟 刘媛
  刚刚过去的“十三五”,是首钢矿业公司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5年,也是锐意进取、成绩斐然的5年。5年来,该公司采矿权内掌控资源量增加近10亿吨;精矿粉制造成本降低20%,行业排名从第8位挺进到前三;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年产能提升近12倍;运量提升80%。同时,该公司还获得国家首批绿色矿山等荣誉称号。
  深化改革 激活发展新动能
  “十三五”伊始,矿山行业市场进入“寒冬”,该公司从转变观念入手,着力破除制约生存发展的思想障碍,自2015年开始连续7年以“破除惯性思维”“转观念、转作风、提能力”等为主题,开展全员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促进干部职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市场向好不懈怠、市场低迷不悲观、波折面前有定力,成为该公司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
  同时,该公司建立更加科学的治理体系和更加完善的管控体系,实现由经营计划到财务预算、再到N项专项方案及重点工作落地的挂图作战模式;搭建项目、实体、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管控体系;推进劣势企业退出、法人化改革、整合优化资源等改革上发力的落地实践,进一步释放活力。该公司先后实施智能矿山、班组建设、全员对标等以目标为引领的全员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上台阶、抗风险能力大幅提升。
  确定新战略 为百年矿业奠基
  “十三五”期间,首钢矿业审时度势,抓住机遇、科学谋划,确立了第三次大发展的新战略,大力发展矿产主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运输物流产业、相关产业“四大产业”,为百年矿业提供强力支撑,掀开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矿产主业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该公司统筹资源保供和资源接替两大工程,立足资源挖潜,着力改善采场技术状况,增加可采矿石资源,回收挂帮矿石资源,稳住了资源保供线;实施管理和技改措施93项,自产粉制造成本逐年降低,水厂铁矿获评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此外,在建的马城铁矿为国内在建规模最大的地采充填矿山,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铁矿石2200万吨、铁精粉700多万吨的生产规模。未来几年,该公司精矿粉产能将突破千万吨。
  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拉动发展新引擎。该公司利用废土石、尾矿砂加工成建筑砟、建筑砂等绿色建材,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初以来,该公司先后自主建成年产1000万吨建材的独立产线,以优质产品拓开市场,产品服务京津冀鲁、长三角城市建设,该公司也成为京津冀绿色建材“公转铁”主导企业。
  运输物流产业量效齐增促发展。该公司不断寻求发展新机遇,瞄准国家“公转铁”政策落地的契机,依托自有铁路优势,培育发展运输物流新产业;优化产业定位,强化“立足钢铁主业,服务建材产业,提升运行质量,打造现代物流”功能;推进全域提速提效,创新虚拟车站行车组织方式,推行联乘制、道口远程控制、一张图集中调度,铁路运量突破5000万吨,创历史新高。
  相关产业树立品牌。该公司树立“大协同”理念,逐步做精装备制造、电力修造、设备维检、工程建设、技术服务等相关产业产品及服务,如首次承揽大型海外建筑项目,高标准完成首钢秘鲁铁矿新区1000万吨选矿厂钢结构制作及安装工程,自主研发的井下有轨运输无人驾驶系统在中铝云南普朗铜矿应用……打造了行业范本。
  擘画新蓝图 实现大发展
  “十四五”已经开局,首钢矿业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奋力开启“十四五”矿山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实现第三次大发展,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稳固发展矿产主业,打造首钢战略性资源保障基地。该公司以“现场无人化、操控集约化、管理智慧化”为目标,全面启动智能矿山建设;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挖潜存量资源,有序高效实施资源接替和尾矿库接续工程,实现产能跨越式提升。到“十四五”末,该公司精矿粉产能将达到1000万吨级,进一步提升行业影响力。
  做大做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打造资源型企业行业转型示范基地。该公司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恢复治理协同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规模效益为支撑,打造“制造+服务”高效营销体系和首钢绿色建材品牌,成为首钢北京城市综合服务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打造新增长极的同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治理等做出更大贡献。
  加快发展铁路运输物流产业,打造区域性绿色综合运输物流基地。该公司立足冀东、依托京津、服务环渤海,发展区域性绿色综合现代物流,打造集多式联运、仓储接卸、配送、管理服务等为一体的首钢迁安地区物流集散基地,运量规模进入行业第一梯队,提升运输保供能力、行业、区域影响力。
  优质发展相关产业,打造钢铁板块协同服务基地。该公司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产品研发,做精做强优势产业,打造品牌产品,提升服务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