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为去产能开“绿”卡 环保究竟带来了怎样的契机?

2019-05-27 09:00:00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领域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通知》。 

  其中提到,2019年去产能总体要求,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转入结构性去产能、系统性优产能新阶段,严格质量、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和信用约束。而实际上,产能过剩的根本原因,以及推动去产能的整个过程都与环保息息相关。 

  首先,产能过剩的定义和缘由: 

  简单得理解,产能过剩就是供需失衡导致的,由多种原因导致。业内一般认为,判断产能过剩最重要的指标就是产能利用率。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产能过剩的情况主要集中在钢铁、煤炭、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行业,也同时是污染重点关注领域。 

  涉及经济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革,“去产能”就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还会牵涉到环境保护。而绿色改造、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理念正是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力推手,业内也有观点认为【环保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 

  通知提到,要继续大力淘汰关停不达标落后煤电机组;严查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和产业政策的钢铁落后产能;坚决退出达不到安全环保要求的煤矿;统筹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促进煤电清洁高效、高质量发展。 

  就钢铁行业来说,2019年1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才传来消息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已经提前完成5年化解过剩产能1亿至1.5亿吨的上限目标。去除“地条钢”,深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也部分归功于近几年的环保赋能。 

  

  再来说说近年来也颇受关注的水泥行业,来自工信部的消息显示,2018年水泥行业产能得到有效控制,行业质量明显改善,产能结构逐步优化,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如果很多人还记得的话,环保在线曾经探讨过,关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这个新兴领域对帮助水泥行业去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另辟增益点有着怎样的影响。可以说,固废处置,尤其是目前大热的危废处置不失为水泥行业加快转型的一次新机遇。 

  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水泥窑改造的成本也相对低得多,频频被业界提及。目前已获证水泥窑协同处置的危废类别包括部分含铅废物、部分农药废物、部分废矿物油、部分医疗废物、部分有机溶液、部分焚烧残渣、部分有色金属冶炼废物等。 

  在加快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也有不少水泥企业选择了水泥窑协同处置。例如金隅集团,旗下不仅有多家水泥企业,还以“金隅环保”为中心实现了水泥窑协同处置改造。例如海螺水泥,引进先进技术和专项设备,构建水泥窑协同处置各种废物的产业链。 

  纵观“去产能”这股浪潮在革新这条路上与环保技术的交集,以及环保精细化监管、标准收严、循环产业新理念给“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新动能,确实存在不可分割的互补性。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