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中国宝武 打破“烟囱”:破茧蝶变,成就钢铁之美

2021-11-09 17:45:00

  打破“烟囱”,我们在行动
  时光列车,风驰电掣。砥柱宝武,日新月异。
  君不见,过去常年“灰头土脸”的厂区,现在四季苍翠、馥郁芬芳;烟熏火燎、钢花飞溅的生产现场,已经被“黑灯工厂”、智慧制造取而代之;各自为战、相互竞争的众多基地,而今成了为同一个目标携手奋进的宝武大家庭的“兄弟”。
  近年来,中国宝武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2019年1月召开的中国宝武第一次党代会上擘画了推进“一基五元”战略业务布局,加快实现“亿万千百十”战略目标的发展蓝图以来,企业高质量发展驶上快车道。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多次强调,打破“烟囱”,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为成为全球钢铁业引领者、开创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建设发展新局面而不懈奋斗。当年夏秋之交,《中国宝武报》刊发社论《打破“烟囱”,拥抱变革,“智”享未来!》,明确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已经奔涌而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趋势比优势更重要,智慧制造是大势所趋,你不去拥抱他,就会被淘汰,这是企业本身未来发展的一种需要。”“智慧制造关键在于我们观念的转变。企业里竖着许多有形的烟囱,在我们一些管理者的心中,也竖着许多无形的‘烟囱’。他们习惯于被‘烟囱’束缚着,只会从‘烟囱’里往外看,这就是‘坐井观天’‘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广阔天地。所以,中国宝武推进智慧制造,务必要聚焦管理变革、流程再造,务必要转变观念、打破‘烟囱’。”“让我们破除传统的束缚,鼎新革故,拥抱变革。”
  观念变则眼界开,思路活则出路增。在社论发表两周年之际,中国宝武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报道,介绍近年来宝武人转变观念,拥抱变革,在绿色发展、智慧制造、整合融合等方面的变化成就。此时此刻,回望共同走过的路,就是要坚定信心,快马加鞭,向着世界一流伟大企业的目标,砥砺奋进,再攀高峰!
  破茧蝶变,成就钢铁之美
  ——中国宝武推进绿色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9月上旬的一天,中南钢铁鄂钢厂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专班,对鄂钢申报3A级景区事宜进行考察调研。鄂钢是湖北省首家申报3A景区的钢铁企业,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源于其近三年来厂容厂貌发生的巨变。曾经黑烟四起、漫天扬尘、满地泥泞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干净的路面、四季常绿的植被、波光粼粼的湿地……而这样的变化,正是中国宝武旗下钢铁基地美丽蝶变的一个缩影。
  钢铁“傻大黑粗”的形象为人所诟病,尤其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和绿色发展理念下,一些污染大、环境差的钢厂落到了“招人嫌”的境地。近年来,随着中国宝武的开疆拓土,一批新成员加入了宝武大家庭,这些企业的环境底子都较为薄弱。两年前,中国宝武报发表《打破“烟囱”,拥抱变革,“智”享未来!》的社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企业里竖着许多有形的烟囱,在我们一些管理者的心中,也竖着许多无形的‘烟囱’”。这些有形无形的“烟囱”之一,就是习惯于钢铁“傻大黑粗”的陈旧形象,墨守粗放增长方式的僵化思维。打破烟囱,实现绿色智慧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宝武大张旗鼓的一次思想革命。中国宝武全面推行“三治四化”“两于一入”工作,全力创建花园式都市钢厂,旨在重新定义传统钢铁形象,让钢厂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相融共生!
  历经三年的精心打造,从千年吴都西山脚下,到石头城旁采石矶畔;从粤北群山五祖圣地,到西北边陲天山南北,一大批中国宝武的钢铁基地,正在脱胎换骨、破茧蝶变。钢铁之美,正越来越深刻地呈现在这个伟大时代的画卷之上!
  都市钢厂逐梦4A景区
  在鄂州市,鄂钢的地理位置让人很是“惊艳”。背靠千年吴王行宫所在的4A级西山风景区,侧卧鄂州城区风光如画的洋澜湖,可谓是身处湖光山色间。但在今天的情势环境下,这样的地理位置难免有点“尴尬”。环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2018年,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鄂钢调研时强调,在打造城市钢厂方面,必须做到极致,不能仅限于厂容厂貌“打打补丁”“洗洗脸”,还要高标准大力推进厂区净化、绿化、洁化、美化工作,打造美丽钢厂。自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绿创绿活动在鄂钢全面铺开。花溪湿地、匠心园、八星广场……一个又一个如诗如画的景点,在鄂钢厂区内崛起。鄂钢厂区绿化率由16%提升至40%,实现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景”,形成了“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和谐景象。
  鄂钢创建花园式工厂的规划,完全按照国家3A级景区的标准来打造,并贯穿着“反哺城市”的理念。自建厂以来,鄂钢与梁新屋村比邻而居已经60多年。过去,对鄂钢的环境,村民们没少提过意见。去年,鄂钢绿色工厂创建初见成效,特意请这些村民来实地感受一番。将信将疑的村民们想了个主意,统一穿着白鞋子来游鄂钢,结果在鄂钢厂区里逛了大半天,白鞋子居然没有脏。大家心服口服,给鄂钢送来了一面锦旗。如今,假若你傍晚时分走近鄂钢,厂门口,以“八星广场”为核心的景观带上,随处可见休闲散步和跳广场舞的市民。鄂钢实施“厂区透绿”,拆除了厂门口武昌大道一侧的建筑,建设了一条一公里长的景观带,为附近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其乐融融间,是一幅活生生的厂城融合的美好画面。今年创3A,后年创4A!鄂钢企业文化部介绍说,鄂钢正是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步倒逼花园式工厂的建设,把更多的钢铁之美奉献给城市和市民。
  打造城市“生态客厅”
  采石矶畔惊涛拍岸,雨山湖上碧波荡漾。安徽省马鞍山市,背靠长江,北接金陵。“美丽的小城干净而整洁。”这是很多到访的游客,对这个全国卫生文明城市的共同观感。位于马鞍山市西面的马钢,是一个典型的城市钢厂。尽管马鞍山市因钢而兴,但在新的时代潮流中,如何与这个美丽的小城相融共生,成了马钢人心头一个萦绕不去的牵记。
  加入宝武大家庭后,马钢迅速响应集团“三治四化”“两于一入”的战略部署,在厂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景观提升工程。通过“拆墙透绿、拆废建绿、见缝插绿”,彻底地改变了旧貌。如今,幸福大道、天门大道、马钢西路……几大景观大道横贯南北厂区;智园、迎宾园、开拓园……七大生态园连点成片。马钢,成功完成了从“盆景”到“风景”的蜕变。“江南一枝花”,绽放出了更为美丽的容颜。
  三台路,是横贯马钢南区的一条主干道,这条社会道路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也一度是马鞍山市一条环境面貌不尽如人意的社会道路。路面坑洼不平,两边到处是破旧的棚户,不少拾荒者聚集于此,堆满了各种垃圾。去年,在马鞍山市政府的支持下,马钢集中资源对三台路进行了手术刀式的整治。如今,两边的棚户和垃圾堆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几条整齐划一的绿带,种满了桂花、木槿……据宝钢工程马钢设计院项目经理介绍,三台路只是一个个案,美化后的马钢几条主干道,如今都有了诗意的主题。如三台路是“桂花飘香”、轮箍东路是“银杏长廊”……另外,红叶石楠、紫薇,条条大路皆有景观。漫步其间,绿树成荫,花影摇曳,正是“一年四季皆有景,春夏秋冬各不同”。
  马钢新闻中心的一位记者,几年来一直在跟踪厂区景观提升工程的进展,他说,这几年马钢的变化可谓是一天一个样。不仅职工满意,而且还带动了周边环境的变化。今年,当地政府对位于马钢边上的205国道一侧进行了大规模的整治,因为沿马钢的一侧早已旧貌换新颜,走在了前面。显然,这个美丽的小城,已经完全认同了马钢的变化。马钢,正成为一个绿意盎然的“城市会客厅”。
  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天,不仅仅是鄂钢和马钢,越来越多的宝武系钢厂,都正在发生着美丽蝶变,形成了一幅百花齐放、竞相争妍的七彩画卷。
  走进中南钢铁韶钢松山717小镇,你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是在一个钢铁厂的厂区里。樱花似雪,绿草如茵,映衬着红蓝相间的钢构建筑。爬满绿植的拱门、深邃悠远的时光隧道、黑油枕木铺就的花坛,让人仿佛置身一个童话世界。这里原本是韶钢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制氧厂厂区。韶钢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这里的老旧厂房为基础,打造了这个特色小镇。风度书房、观景平台、特色餐厅……如今,这里早已成为韶钢员工和家属们休憩放松、滋养身心的好去处。传统钢铁的刻板印象,完全被多彩和浪漫取代。今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还以“韶钢蝶变!昔日厂区,今日景区”为题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天山脚下的八钢,有一个叫做“西域源”的好去处。这里芳草萋萋、鲜花竞放,鱼翔浅底、鸟儿欢唱。水清、天蓝、地绿的“西域源”是八钢的污水处理中心。如果从高空俯瞰,“西域源”碧波荡漾的人工湖,犹如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八钢的东面。八钢花园钢厂建设初见成效,厂区环境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西域源”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西域源”的人工湖实行了生态管理,水质早就达到了饮用标准。水面上,黑天鹅悠哉悠哉地游弋;水中,锦鲤活泼欢畅地觅食。八钢新闻中心记者阙志华在这里拍摄的时候,曾两次邂逅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白鹭。说起这两年八钢厂区环境的变化,小阙如数家珍,清晨或是傍晚,步道上健身的职工群众步履轻盈,文化广场月牙湖畔垂柳飘摇,休闲区域里歌声、琴声委婉悠扬,到处是和谐、幸福的美好画面。到目前为止,八钢绿化率达到了52%,绿地面积达到225万平方米。一个花园式钢厂,正在祖国的西部边陲悄然崛起!
  宝钢股份武钢有限一号门入口处不远,主席像的侧畔,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和生机盎然的大草坪,让人恍如置身于森林公园之中。原本密密匝匝的围墙已被拆除一空,时常可见各种不知名的鸟儿在其中跳跃,一点也不避讳路过的行人。夏秋之交,这片美丽的芳草地,又成了很多青年员工拍摄婚纱照的网红打卡地。这样的大型“绿肺”,在武钢有限的厂区里有好几个。两年前,武钢有限开展“一园四中心”地标景观建设,大规模地拆除各种围墙,实施“就地施绿、集中建绿、技改还绿”。如今,当年苏联专家勘探厂址歇脚的“石山”,从一个榛莽丛生、人迹罕至的荒丘变为融休闲游览、文化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公园;老旧的仓库也变身为工业元素风格的管控中心,并配套建成了大型绿地和花圃。武钢有限一位马拉松爱好者说,过去我们一直有一个梦,盼着“东湖绿道”能延伸到我们厂区里。如今,武钢有限“一园四中心”周边区域已经实现“开门进园、推窗望景、抬头见绿、起步闻香”,完全能够提供媲美东湖绿道的环境和景观体验。“现在我们的队员们可幸福了,在厂区里跑马,景色不比东湖差呢。”
  蜕变的,不仅仅是颜值
  如果说,厂容厂貌的美丽蜕变改变的是钢铁的颜值,那么一场更为深刻的“手术”也在同时进行。而这,是一场“触及灵魂”,从根子上彻底“伐骨洗髓”,犹如凤凰涅槃般的重生。中国宝武结合“长江大保护”等国家战略,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废水零排放”“废气超低排”“固废不出厂”三条铁律,旗下所有的钢铁基地以此为统一目标,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跑步前进”,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和技术改造,各项环境指标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彻底颠覆了钢铁能耗大、污染重的传统形象。
  厂区空气质量超过市区,这在宝武系钢厂中并不鲜见。2020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八钢地区的部分空气质量PM2.5、氮氧化物等指标优于乌鲁木齐市市区。武钢有限2020年的统计数据也表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多于市区平均天数。鄂钢等企业的情况也都类似。整个“十三五”期间,中国宝武在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等方面累计投入339多亿元,实现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逐年下降,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5%、46%、64%,吨钢综合能耗下降40千克标煤,节能减排成效显著。
  烧结区域,一向是钢铁制造流程中环境最不易受控的区域,可是走进宝钢股份宝山基地三烧结平台,却只见全封闭的热风罩、纤尘不染的地面和生机盎然的绿植,参观考察者对此无不啧啧称奇。员工们自豪地说,我们这里烧结机旁能喝咖啡呢。在宝钢股份,世界首发的焦炉烟气治理技术、最高效率的烧结烟气净化处理技术等一批业内首发和示范性环保技术投入工程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不独是宝钢股份,如今,只要你来到宝武旗下的任何一个钢铁基地,都会看到这样的标配:最先进的环保装备、全封闭的原料大棚、可再生的废弃物……2020年,太钢不锈通过全流程超低排放A级验收,宝钢股份梅山基地通过了清洁运输A级验收。2020年,湛江钢铁继成为行业首家、国内首个具备“全流程废水零排放能力”的钢铁企业后,又实现了100%固废不出厂。目前,宝钢股份宝山基地、青山基地、东山基地和马钢集团马钢股份本部4家企业已获得钢铁行业协会授予的“清洁生产环境友好企业”称号;湛江钢铁、马钢股份获得国家工信部授予的“绿色工厂”称号。宝钢股份获评第十届“中华环境奖”。
  发力奔跑“双碳”新赛道
  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考察调研中国宝武太钢集团、马钢集团,对中国宝武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今年1月,中国宝武党委制定了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提出力争2023年实现碳达峰、2050年实现碳中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绿色低碳发展成为了中国宝武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新基点。刚刚经历过“三治四化”“两于一入”等举措“洗礼”的中国宝武各钢铁基地,又开始在更具挑战性的“双碳”赛道上发力奔跑。
  作为集团低碳冶金创新试验平台之一,八钢“双碳”工作不断提速。今年6月份,八钢富氢碳循环高炉成功实现脱碳煤气循环利用,为全球首例;7月底,又成功实现50%高富氢冶炼目标。2021年到2023年,韶钢计划推进27项节能改造项目,可节省标煤19.3万吨。同时,未来三年搭建总规模约53.95MWp的光伏能源,实现年发电量4301万kWh,可减少碳排放3万吨。太钢开展了以奥氏体、铁素体、马氏体不锈钢为代表的五大类产品的LCA碳足迹测算工作。同时,其国内首发光伏多晶硅行业关键材料成功替代进口,以核心材料助推国内低碳产业发展。马钢积极探索、研究和应用清洁能源替代、氢能炼钢、纯氧冶炼、碳捕集等前沿低碳技术,并在高炉技术改造期间开展了喷吹焦炉煤气、氢气的工业化试验、储能技术应用等项目的可行性。
  如果说钢铁的美丽蝶变,“三治四化”“两于一入”是2.0版本,那么以“双碳”工作为核心的绿色发展就是3.0版本。正如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所指出的,中国宝武要“争做国有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引领者”“当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推动者”“成为以科技创新引领钢铁业低碳发展的先行者”。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绿色发展永远在路上钢铁由内而外的美丽蝶变,一定会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增添一抹挥之不去的亮色!
 

来源:中国宝武

编辑:滕珊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