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中心>智能制造

获评河南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

安钢数字化转型有了新进展

2022-03-17 07:58:00

  本报记者 魏庆军 通讯员 柳海兵
  企业云平台建成投运,大数据平台快速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入推进……这是《中国冶金报》记者从安钢集团近日召开的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的安钢数字化转型最新进展。
  近年来,安钢集团紧抓“中国制造2025”发展机遇,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全面实施智能制造五年规划,以数字化转型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安钢集团营业收入再创建厂60多年来新纪录,安钢股份获评河南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称号。
  发力新基建
  “过去,每套系统都需要单独配置多台服务器,CPU(中央处理器)等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但现在,这种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安钢转型发展的需要。如今,通过私有云将所有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实现集团公司各个应用系统的不同数据在同一云端共享,为智慧安钢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技术保证。”3月4日,安钢私有云项目建设负责人杨文波向《中国冶金报》记者谈起上线运行的安钢私有云,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新型基础设施的底层支撑。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安钢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云、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三大平台,提高系统支撑能力,筑牢数字化转型坚实后盾,以数字化赋能管理提升。
  构建云平台。安钢建立私有云,将智慧计量、人力资源、电商、物流、采购供应链、工厂数据库、产销一体化、质量全流程跟踪等系统陆续迁移上云,灵活调度多种资源,管理效能大幅提升。
  构建大数据平台。安钢启动工业数据引擎系统、质量全过程管控两大项目,大数据平台加快构建,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支撑,让企业管理更加高效化、灵活化、智能化。ERP(企业资源计划)升级改造一次完成,实现平稳过渡。
  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安钢还投运环保管控平台板块,加快推进能源高效利用板块建设,同时加快5G技术应用,借助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优势,打造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智慧安钢”。
  打造“样板间”
  在安钢焦化厂6米焦炉生产现场,只见无人电机车将接满红焦的焦罐车推至提升机下精准定位,接空罐、送满罐,然后往返至炉区重新停车接焦,整个过程用时不到10分钟。安钢在炼焦智能制造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业内少数掌握此项技术的钢铁企业。
  在智能制造项目推进上,安钢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建立考察论证、决策机构,形成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进重点产线、关键工序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提出一个论证一个,成熟一个实施一个,构建智能制造在安钢点面突破、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在安钢建设公司,内孔堆焊机器人、轴头堆焊机器人已经能够完全替代人工完成关键部位的轧辊修复工作,且工作效率和质量均高于人工。
  在安钢冷轧公司,锌锅液面清渣机器人彻底终结了人工清渣的历史,提高了清渣效率,改进了镀锌板表面质量,同时降低了恶劣环境对操作工的伤害风险,冷轧锌锅这一环节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被彻底解决。
  在安钢第一轧钢厂,智能焊牌机器人每小时自动焊牌近90捆,自动焊接合格率达99.5%以上,解决了采用人工焊牌造成的不规范、成本高、效率低、高风险的问题,让职工从高强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智能生产、安全生产。
  聚焦智能制造,安钢相继完成了智能烧炉、智能运网、智能门禁、加保护渣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将一大批智能操作系统及机器人引入生产作业现场,实现高温、高危、高强度等特殊岗位无人值守,打造智能应用、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三位一体”新格局。
  按下快进键
  当前,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方兴未艾,加快数字化转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数字信息化建设,把握数字化发展机遇,站上数字化转型风口,为钢铁赋能、为安钢赋智,全面提升智能制造竞争力。”安钢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进一步明晰了推进智能制造的方向,按下了全面数字化转型的快进键。
  强化数据赋能,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安钢将加快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丰富数据汇聚,形成集团级数字技术赋能平台,实现从供应、生产、销售到财务、成本、质量等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供实用的数据管理、决策优化及数据挖掘手段。
  聚焦实际痛点,强化数字化管理手段。安钢将以产销一体化系统和质量全过程管控系统为重点,以销售、生产、技术(研发)、品质、采购与存货、财务六大领域核心业务为主线,打造全局的、整体的、一贯的管理流程,形成高效产业供应链、高效产品营销链,形成具有安钢特色的设备寿命周期监控平台,实现物资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实现平台化管控。
  丰富场景应用,构建立体化智能制造。安钢将对关键岗位、重要工序分步实施智能化改造,加快建设“点、线、面”立体化的“智慧安钢”:增加单“点”应用场景,探索推进机器人替代、无人天车等项目;实施全“线”智能化升级,在4800立方米高炉、1780毫米热连轧、1550毫米冷轧等最具竞争力的工序,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探索全“面”智能制造,加快“黑灯工厂、无人工厂”的建设步伐,构建“点、线、面”立体化的“智慧安钢”,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冶金报》(2022年3月17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entons.cn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