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红琴
智改数转,很难吗?攀枝花钢城集团有限公司废旧物资分公司巴关河二车间一组数据告诉你,so easy!通过一系列智能化改造,生产线自动化和数字化率达到90%,钢渣处理从原来的120吨/小时提升到200吨/小时,效率提升超66%;员工总数从当初的209人减少至99人,减员超52%,效率效益双提升,真正把工人从初级劳动中抽离,将工作重心放在数据分析、指令调整上,让生产更有序、更高效。
巴关河渣场始建于1993年,是攀钢钒高炉渣综合利用处置场所。在这座31年老渣场的每个角落,都活跃着智改数转的身影:智能化远程控制钢渣热焖工艺,实现了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控制全面替代手动控制,钢渣粉化率提高20%;自主研发的轮胎淤泥自动冲洗控制系统,实现对车辆轮胎的全面冲洗,确保干干净净进来、清清爽爽离开;建设拦河坝渗滤水池远程遥控抽水系统,解决人工跋涉2公里崎岖路抽水的烦恼;优化自动喷灰装置,实现自行搅拌,使回翻罐数量降低50%;全自动喷淋系统开启远程降尘抑尘“秒时代”,实现了扬尘治理的智能化;光感开关自动控制太阳能照明灯,极大减少了能源消耗,既照亮了渣场的夜晚,又照亮了企业发展的“振兴路”……巴关河渣场实实在在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企、减员提效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降低劳动强度、保障安全生产、提升效率质量、员工体面劳动”的四大革新。
数智管控——
劳动强度降低60%
工人工作更体面
近年来,渣场通过自动化无人化改造升级,实现了从皮带运转、磁选、分选、成品等一系列工序、流程,全部集中统一控制、无缝衔接,生产指令能迅速直达操作台,智慧制造成果颇丰。员工也从高温、高湿、高粉尘、高噪声的作业现场搬入整洁宽敞的中控室,看监控、点鼠标、按按钮,彻底从“操作手”变为“键盘手”,体现了数字化转型的神奇力量。屋内的安静清爽与室外形成巨大反差,智能化改造降低劳动强度超60%,彻底挺起了新时期工人的脊梁,大家干劲更足、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巴关河渣场点多面广,设备老化严重,检修任务繁重,劳动强度大。员工积极聚焦“智改数转”,不断破解企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堵点”,释放数字化转型的强大动能。渣场通过自主设计,将半自动切割机改为半自动焊接机,改造后的设备被运用在1250对辊机和1060对辊机的大型焊接工作中,焊接速度提高了45%,焊接合格率提高了60%,设备使用寿命延长了40%,劳动强度降低60%以上。
数智赋能——
员工人数减少52%
实现降本提质增效
已建成的SMIS(销售信息管理系统)进入全程信息化控制,平均过磅时间缩短至30秒,大大提高厂区车辆过磅速度,即使单日过磅车数量达到300车次~400车次,也不会出现拥堵,实现车辆无人值守、自动计量过磅,同时使磅房、业务审核、监管等岗位人员进一步精简,计量效率提升3倍~6倍,达到了“减员、减岗、降本增效”的目的。从机械秤到电子秤,从现场值守计量到自动计量,渣场物资计量实现了质的飞跃,提高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数字化水平。
一按,2000米外的泵房实现自动抽水;一触,300个喷淋头和6台雾炮机瞬间开启;一点,现场霎时亮如白昼。以往这些事情往往需要数人操作、数十分钟完成,现在仅需1人操作1秒就能完成,省时又省力。事实上,渣场已建成信息化基础框架,生产、喷淋、灯光、打水等系统都实现了一键操作,在节省52%人力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了以“智变”引领质变,解开了降本、提质、增效的密码,加速企业“换芯升级”。
数智监管——
安全性提升70%
实现对隐患的全天候预警监测
“吊车改造现场1号区域有人疑似没戴安全帽……”10月22日11点34分34秒,安全环保态势感知平台实时报警,安全员谭良立即核实和处理,警报随即解除。
实时监测重大危险源,全天候预警预测,线上线下协调监管……依托钢城集团建立的智慧安全环保管控平台,巴关河渣场目前成功实现了对违章、隐患等的全天侯预警预测。自今年1月份实施以来,该平台共发现并处置疑似报警79次,查实违章1起。据了解,该平台把重点聚焦在实时感知、超前预测、主动预警、综合防治这16个字上,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将安全管理从事后分析转变为事前预防,及时发现并预警人的不安全行为及设备、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安全性提升70%。
除了依托集团公司建立的这套安全平台,巴关河渣场还有一套自己的智能化引导系统,实时为安全生产织牢智慧防护网。据悉,在渣场拉货的车辆每天少则10余台,多则100余台,使仅有的一条双车道常常发生拥堵,近两年已发生车辆追尾、侧翻等各类交通事故5起。为杜绝安全事故,智能化引导系统应运而生,在货场入口安装LED屏、在钢渣厂房环路安装红绿灯、在翻渣厂房出入口安装铁道专用信号灯、在翻渣工序植入报警系统……整套系统自主运行、自主报警。智能化引导系统上线后,再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实现安全风险可感知、可预警、可管控,为渣场安全管理插上数字化“翅膀”,不仅极大提升了渣场安全管理效率,而且为渣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智力”支持。
《中国冶金报》(2024年11月05日 04版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