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贾林海)9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抢抓人工智能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突出应用导向,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
《意见》指出,到2027年,推动5个以上专业大模型在电网、发电、煤炭、油气等行业深度应用,挖掘10个以上可复制、易推广、有竞争力的重点示范项目,探索100个典型应用场景赋能路径,培育一批能源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发创新平台;到2030年,能源领域人工智能专用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电力智能调控、能源资源智能勘探、新能源智能预测等方向取得突破,形成一批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能源相关研发创新平台和复合人才培养基地。
在加快能源应用场景赋能方面,《意见》列举了人工智能在电网、能源新业态、新能源、水电、火电、核电、煤炭、油气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其中,在“人工智能+煤炭”方面,《意见》提出,要聚焦地质勘探、煤矿采掘(剥)、煤炭洗选、生产调度、安全管控、设备管理等典型场景,稳定获取复杂地质、多工况及多时空协同条件下的各种工况数据,融合应用智能模型,实现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与自主决策,助力少人化、无人化作业常态化运行,稳步推进减人、增安、提效,进一步发挥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兜底保障作用。
《意见》还提出,要加大关键技术供给力度,聚焦能源领域数据孤岛化、算力碎片化、算法黑盒化、算力高耗能等技术瓶颈,推动开展适用能源领域的数据、算力、算法等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具体来看,一要夯实数据基础,二要强化算力支撑,三要提升模型基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