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企业频道>党建工会

为机器人注“魂”,为青春铸丰碑

2021-06-02 08:40:00

  张明
  “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母亲对我的叮嘱,也是我的信念之源。1995年自首钢技师学院毕业后,我先是留校任实习教师,2003年来到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从事机器人系统安装调试工作。这项工作,是机器人产品交用户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公司机器人应用水平的最终体现。在这个领域,我经过了无数项目的锤炼,成长为大家口中身经百战的“大拿”,但在我看来,不过是兴趣+努力,共同用劳动铸就了青春无悔的丰碑。
  两个“首次”填补国内空白
  我是大家口中所说的“非常有钻劲儿”的那种人,只要是我负责的领域,就一定要把它学懂、弄通、做实。
  入公司之初,为了全面掌握机器人安装调试技术,我积极向师傅学习,业余时间攻读相关技术资料,不懂的记下来继续请教,直到弄懂为止。那个时候,比字典还厚的说明书,我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又一遍,为弄明白一个概念,要把设备重复拆装好几遍。在这种痴迷的学习中,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便从对机器人一无所知发展成为一名专业的调试人员。
  后来,经过刻苦学习和努力钻研,我很快便掌握了汽车风挡玻璃机器人涂胶系统的组装调试技术,并带领团队挑战机器人激光视觉涂胶自动装配系统,即在汽车风挡玻璃涂胶系统中增加激光视觉跟踪和自动装配系统。
  用机器人视觉和激光摄像头配合操作,说实在话,有一定难度。难点就在于对机械手臂的操作精度要求非常高,而且当时的精度调试全靠人工来实现。为解决最关键的激光定位问题,我反复测试,对机器人的精度不断进行校准、修正,最终将机器人运动精度控制在比针尖还细的0.2毫米以内,满足了安装的精度要求,实现高品质自动化安装。这不仅是国内首次在风挡玻璃的安装过程中应用机器人激光视觉检测技术,同时也是首次采用机器人搬运、涂胶、装配一次完成的生产工艺。这两个“首次”意义重大,改写了国内汽车厂家机器人涂胶系统必须从国外引进的历史。
  国外专家为中国“大拿”点赞
  在我看来,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智能制造对机器人调试的要求很高,用工具把螺丝拧紧不是难事,可判断螺丝究竟要拧到多紧、零件与零件之间间隙调整到多少合适,这些可全是功夫。
  为了研究透这里边的“门道儿”,我经常一个人在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偌大的智能机器人调试车间,拿着机器人试校盒研究到深夜,直到把每个指令、菜单里面的内容都摸清楚。
  2009年,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又一次承接堪称“国内首次”的任务。广汽本田汽车决定把汽车四门两盖环节从国外生产转为国内生产,该项目需要采用机器人间接点焊技术,要求门外面板上不能有焊接痕迹或因电流灼伤、压力过大造成的物理变形。当时,负责这项任务的我,感觉使命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信任,也为了让自身技术更进一步,我便夜以继日、反复试验,通过调整机器人技术参数、焊接电流、伺服点焊钳压力和焊接参数,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调试任务,打破了该项技术国内为零的纪录,并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这一项目的成功,在当时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影响力,拓展了新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国产化率。
  持之以恒的钻研、积累,也培养了我比较强的危机应对能力。一个印象深刻的项目是公司向韩国出口的首个机器人生产线调试项目。当时,我和团队一起赴韩国进行机器人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就在设备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时,一台机器人突然报警,正常的生产工作被打断,现场人员包括德国、韩国专家排查了3个多小时仍然没有进展。得知这一情况后,我迅速从另一车间赶往现场,询问故障现象、进行故障排查,仅用30分钟就查出了问题,并很快将问题处理完毕,使机器人又恢复了正常运作。当时在场的德国和韩国专家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从我心底油然而生。
  星火传承筑未来
  从业近20年,我攻克了多项机器人系统在焊接、激光切割、搬运等不同生产项目中的技术难题,技术成果在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应用,使中国的机器人系统项目不再依靠外国专家。有人称这些为“奇迹”,但在我看来,这些只不过是用时间堆出来的。任何工作都需要潜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干,否则是不可能取得成绩的。
  2011年,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我被派往上海分公司进行技术支援。当时,我的父亲生病住院,但新公司又非常需要我。艰难抉择之下,我安顿好生病的父亲,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上海分公司的建设之中,谁知这一走就是4年。在上海分公司,我手把手传授新员工技能,正如当年师傅教导我一样,毫无保留地进行技术传承,让新员工积累现场调试经验,培养出一批能独立自主工作的员工,为上海分公司步入正轨奠定了基础。
  回到北京后,我继续积极投身于中国机器人应用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坚持技术创新,用心培养技术人才,带领越来越壮大的机器人调试队伍,以高稳定性、高精度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助力越来越多的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
  “从来话不多说,但是活儿干得相当专业又漂亮。在传授技能和经验时特别认真,也毫不吝啬。”这是徒弟们对我的评价。徒弟们的认可,让我感觉非常激动、欣慰,但更多的是激励,激励我继续保持低调、勤奋、敬业的劳动本色,不断创新技术工艺,为更多的、更加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注入“灵魂”。
  《中国冶金报》(2021年6月2日 04版四版)

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宋玉铮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钢铁新闻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钢铁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电话:010—010-64411649
品牌联盟
  • 燃烧装置2.gif
  • 湖南华菱集团.jpg
  • 山东钢铁集团.jpg
  • 1_看图王.png
  • W020190430461031429831.jpg
  • 首钢.jpg
  •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logo1.jpg
  • W020130618825601874406.jpg
  • W020130618825602778336.jpg
  • W020130618825603702632.jpg
  • W020130618825617201098.jpg
  • W020130618825606679805.jpg
  • W020130618825607505186.jpg
  • brand04.png
  • brand06.png
  • brand05.png
  • brand03.png
  • brand02.png
  • brand01.png
    read_image.gif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贞里三区26楼 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42120/(010)64442123 传真:(010)64411645 电子邮箱:csteelnews@126.com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杨贵生律师 电话: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国钢铁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备070162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3228